大學亂象多 學者籲發揮儒家教化功能
2015/10/28 13:28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台北28日電)中國大陸儒學學者舒大剛今天說,大陸大學教育培養出的學生缺乏規矩、道德、禮儀,若要拯救現代中國教育失敗,應落實人格培養,提倡孔子強調的君子人格。
明新科技大學校長袁保新指出,新儒學發展過去僅止於大學文學院等「僻靜角落」,無法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當代新儒家應繼承傳統儒者,對社會秩序起安頓、教化作用,在21世紀後現代世界發揮功能。
由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主辦的「論道與經邦-2015海峽兩岸儒學高峰論壇」上午在政大舉行,近20位兩岸儒學研究機構負責人與學者參加。
四川大學教授、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舒大剛直言,大陸大學生對人文不感興趣,甚至沒有廉恥,譬如上公車不會禮讓師長、花錢買論文發表或抄襲,有些學生拿到學位就和老師老死不相往來。
他認為,大陸教育過去講究政治、知識掛帥,現在應講究道德掛帥,重新思考孔子注重「全能、全智、全德」的教育思想,把學生培養成文明、高尚的人,也就是變成君子。
舒大剛指出,孔子強調的君子兼備不同國家、民族和時代的理想人格,融合古希臘智者、中世代騎士、日本武士、英國紳士、美國菁英氣質,「若要拯救現代中國教育失敗,應該大力提倡君子人格。」
袁保新則說,21世紀新儒家發展,應該回到「成德之教」的精神傳統中,發揮教化功能,透過新時代儒者的養成,展現孔孟儒學調護民族文化的力量。
他認為,儒家道德教化作用在大陸仍舊存在,通識教育應該是儒者可耕耘的園地,讓大學不只是知識技藝傳播的場所,也能成為現代中國人的「道場」。10410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