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兩代製糖師傳承手工柴燒黑糖 紀錄片台南發表

2024/6/20 13:40(6/20 14: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華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手作記憶的黑糖」20日在台南市美術館發表,主角之一的第2代製糖師張玥騰(右4)與台南市長黃偉哲(右3)等人出席發表會。(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傳真  113年6月20日
中華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手作記憶的黑糖」20日在台南市美術館發表,主角之一的第2代製糖師張玥騰(右4)與台南市長黃偉哲(右3)等人出席發表會。(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傳真 113年6月2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0日電)中華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紀錄台南張錫斌、張玥騰父子兩代製糖師傳承古法熬製手工柴燒黑糖,今天在台南市美術館發表,邀請民眾欣賞台南在地甜蜜故事。

台南市長黃偉哲在「手作記憶的黑糖」影片發表會致詞表示,糖從古至今都是民生必需品,台南不僅是嘉南平原稻米之鄉,製糖產業也在台南發展史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南化區黑糖產業自日治時期至今已有數十年歷史,不僅在文化上有其價值,對當地經濟發展更是功不可沒。

黃偉哲強調,台南是匠人故鄉,多名人間國寶出自台南,除感謝張家兩代製糖師製作高品質黑糖產品,並將傳統黑糖製糖文化保留傳承,也感謝中華文化總會拍攝「匠人魂」系列影集,致力傳承台灣匠人故事,公私協力共同保存珍貴文化資產。

出席發表會的第二代製糖師張玥騰表示,因心疼父母勞累,在25歲時回到關山里幫忙,不僅跟著父親學習工序,同時負責品牌經營,製糖期間經常凌晨3時上工,忙到晚上7、8時,以友善農法種蔗、柴燒古法煉糖是他們的堅持,也用黑糖串連起一家人互相扶持情感,打造在地品牌。

中華文化總會提供資料指出,台灣曾是蔗糖王國,17世紀即外銷國際,清領時期有8成以上糖廍位於台南,「台南甜」或許其來有自。

中華文化總會指出,日治時期非經政府許可,民間不得設立糖廍,但南化區關山里位處隱蔽山區,居民因此地利之便,種蔗之餘也暗自以簡易器具製糖,滿足民生所需,故事主角張錫斌在關山這個有製糖傳統的村落長大,見證台灣糖業興衰。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中華文化總會指出,因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推行,1996年關山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當時擔任總幹事的張錫斌發現過去村落長輩製造私糖遺留下的榨汁齒輪,開始租地種蔗,嘗試手作黑糖,並向村裡長輩請益,一步步摸索製糖流程,經歷多年改良調整,做出童年記憶中的甜美黑糖。

中華文化總會指出,自2017年起拍攝「匠人魂」系列影片,至今累計製播49集,向世界傳遞台灣匠人精神,影片即日起可於中華文化總會臉書(Facebook)、YouTube頻道觀賞。(編輯:李淑華)11306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