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光的島嶼 金門雙椗燈塔申請國定古蹟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門門13日電)中共近期軍演無人機夜擾金門地區,讓北碇倍受矚目。在金門的6座離島中,只有北碇和東碇建有燈塔,有著「會發光的島嶼」之稱;2座燈塔預計年底完成國定古蹟文資價值評估。
金門附屬6座離島中,只有北碇和東碇建有燈塔,這2座小島因而有「會發光的島嶼」之稱;北椗燈塔、東椗燈塔,合稱「雙椗燈塔」,202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金門縣文化局已向文化部提出國定古蹟申請,預定年底完成雙椗燈塔文資價值評估。
近期兩岸情勢緊張,中國4日起在台海周邊軍演,無人機自3日晚間起連續多日進入金門本島、烈嶼和北碇禁限制水域上空。北椗燈塔看守員李煌章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說,無人機進入領空時,看到無人機在上空盤旋,機頭有兩盞黃色的燈,左右兩翼各發出紅、綠光;在守備部隊發出信號彈驅離後,可以見看見信號彈射出後以拋物線落到海裡,無人機隨即飛離。
燈塔看守員每個月在島上工作半個月,半個月回到金門本島。李煌章說,那幾天每天看到部隊嚴密監控,能感受到官兵戰備壓力;至於自己心態「既來之則安之」,而且同島一命,並不害怕中共軍演。
依「金門縣志」,北碇島是全縣極東點, 距金門本島金湖鎮復國墩漁港約4200公尺,面積0.08平方公里;東碇距烈嶼鄉南方27公里,縣境極南點所在,面積更小,只有0.016平方公里。兩島在駐軍後,將原本的「椗」島改為「碇」島,但島上燈塔仍沿用舊名為東椗燈塔和北椗燈塔。
細數這兩座燈塔150年前後的歷史,金門縣文化局資料指出,19世紀末的清同治10年(1871年),當時海關在東碇島上興建廈門海域第1座西式燈,外觀為黑色磚造,延攬英國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設計,扼守福建廈門灣與金門料羅灣間海道,是東椗島地標,
至於清光緒8年(1882年)再於北碇島上興建燈塔。原來北椗島東西狹窄、南北細長,在南北兩端緩緩有延伸入海礁岩,因此漲潮或是巨風來襲時附近海域相當危險,始有建造燈塔必要。北椗島燈塔採白色磚造,頂端的燈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燬,民國36年另設三角形鐵架,75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
文化局指出,2座燈塔都在指引駛入廈門船隻,並銜接台灣海峽的連鎖燈鏈,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台灣海峽航道管理歷史。(編輯:孫承武)11108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