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有聲書血淚 遍路文化吳巧亮:過去沒有標準

2021/2/12 10:37(2/12 11: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2日電)遍路文化在2019年開始製作有聲書,可說是台灣有聲書的前鋒,但遍路文化執行長吳巧亮表示,一開始經歷半年的黑暗期,因為有聲書製作過去沒有標準、框架,因此傷痕累累。

網路時代來臨,許多內容產業受到衝擊,出版業亦受到巨大影響,紙本書市場下滑,出版社也不斷找尋新的媒介、載體,但是每次轉型都遭受巨大挑戰。

專注於有聲內容製作的遍路文化,由漫遊者文化在2019年7月成立。吳巧亮說,「一開始連會遇到什麼問題都不知道,完全空白,沒有人可以問。」她進一步表示,聽眾在哪裡、製作標準為何、通路端如何接洽,全部都是一步步摸索,失敗就是經驗,創立至今傷痕累累,卻也因此身經百戰。

吳巧亮表示,以前大家對有聲書的概念是說書的形式,可是那不是一個Reading的方式,然後有人會做廣播劇形式,可是那是有改編劇本的,方式也都不一樣。有聲書是一種閱讀體驗,在製作、配音等細節上,都需要考慮到讀者的感覺。

紙本書轉型電子書,陣痛期讓很多出版社僅止於觀望,不敢踏入市場,要踏入製作成本更高的有聲書,對出版業更是一大挑戰。

吳巧亮說,不同類型的內容,還有不同細節要注意,配音師也要知道如何讓閱讀情緒連貫、完整,還有在節奏上的掌握,都是一本有聲書需要注意的。

遍路文化成立的前半年可說是黑暗期,「有聲書是要做到那種CD等級的高規格,還是能聽就好,光是這點就有很多內部討論。」整個團隊當時不斷撞牆,錄音時常事倍功半,錄了10個小時,卻只有1個小時的成品能用。「那個很混亂的場景,在那半年不斷地發生」,連TA(目標群眾)在哪裡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標準在哪。

另外,合作的配音員過去多是錄製廣告、卡通等聲音內容,大多也都沒有接觸過有聲書,「我就很感謝第一批願意跟我們合作的配音員,他們很願意嘗試。」

縱使過程如此艱辛,遍路文化和吳巧亮都還沒想要低頭。吳巧亮解釋,有聲書一開始要投入的製作成本很高,但只要需求穩定,就是一直能夠獲利,不像紙本書要再刷,還要投入成本重新製作。

「我覺得收聽的群眾已經冒出頭了,已經可以看得出喜好類型。」吳巧亮說,現在遍路文化製作的有聲書,還是以文學類型為較熱門的產品,但是她相信,只要持續走下去,一定會有更多的閱聽眾加入這個同溫層。

吳巧亮以中國現在的有聲內容市場作例子,「他們是用演藝事業程度在做,每一部書的主播(配音員)還有他們自己的社群,會因為熱門主播,而讓有聲書特別紅,而且他們大部分都是訂閱制。」不像台灣市場小,支撐聲音內容的力道較小,中國、歐美現在有聲書的產值,已經是出版業重要的獲利管道。

台灣因為出版社的資本小,對於轉型就容易裹足不前。吳巧亮記得當時遍路文化找了很多出版社談合作,但是都沒有下文。

吳巧亮說,近期「鏡好聽」平台成立,麥田出版、時報出版也都開始投入有聲書製作,代表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聲音內容市場。「我一直都覺得不做未來會趕不上,這不是可以大量複製的,這是有精緻度在裡面的。」她很期待,接下來能有更多有聲書內容加入市場,讓出版產業走向新的道路,持續上坡。(編輯:屈享平)11002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談台灣有聲書 鏡好聽總監:首要之務充實內容
172.3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