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大復戲院重生 讓好的文化歷史持續保留傳承
2020/7/18 17:21(7/18 18:02 更新)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8日電)雲林縣北港大復戲院興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27年,經中央與地方合作翻修,以「參與式的劇場」為主軸,運用新媒體及藝術結合地方特色,塑建身歷其境的影視音體驗區,93歲老戲院今天重生。
北港大復戲院興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27年,原名「北港座」,是雲林北港鎮歷史最悠久的戲院,臺灣光復後改名為「大復戲院」,並在2009年6月公告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
上午10時在大復戲院由北港德義堂龍鳳獅武術協會及南陽國小以龍鳳呈祥、媽祖賜福表演開場,緊接著由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雲林縣長張麗善等人共同啟用。
蕭宗煌致詞時表示,很多過去的歷史其實已不復存在,但用AR、VR的技術,可將過去景象復原回來,透過虛實交錯的方式,讓實體文資可以保存,虛擬的過去記憶可以回復,是一個蠻有意思的活動。
張麗善說,為讓大復戲院能活化再利用,透過歷史人文聚落影視音展演體驗計畫,藉由AR新媒體科技,結合在地宗教文化、傳統藝術文化、歌仔戲等元素,塑建身歷其境的影視音體驗場域,讓大眾了解文化是多元的,並不僅限過往歷史本質。
雲林縣政府歡迎喜愛戲台風華的鄉親作伙來戲院一同欣賞及感受,讓好的文化歷史持續保留及傳承下去。(編輯:陳俊碩)10907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