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文壇巨擘鍾肇政辭世 陳芳明:對台灣文學影響巨大

2020/5/17 00:20(5/17 00: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秉弘台北16日電)被譽為「客家文學之母」的作家鍾肇政,今晚在桃園龍潭老家過世,一代文學巨擘殞落,文壇作家紛紛表示哀悼。陳芳明表示,鍾肇政對文壇有巨大影響,是第一代跨越語言限制的台灣創作者。

鍾肇政享耆壽96歲,一生筆耕不輟,作家陳芳明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生於日治時期的鍾肇政,對台灣1950年後的文壇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陳芳明回憶,今年2月27日還曾經與日本文學研究學者下村作次郎到桃園探訪鍾肇政,「當時很多人說他記憶力已經不好,但是他認出了我們兩個人。」陳芳明坦言鍾肇政雖因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佳,但是精神狀況還是十分清晰,縱使大部分都是用筆談,但鍾肇政仍能分別以日語和華語,各自與他們兩人交談。

陳芳明說,在1950年代,當時的台灣才剛剛被被國民政府接收,有大量自中國來台的移民,台灣人在當時根本不被重視,遑論是文化活動。台灣人因為受到日本統治,很多人因為皇民化運動的原因只能講日語、寫日語,縱使能說台灣話、華語,但根本無法操作華文書寫,鍾肇政在當時就是第一代開始跨越語言限制的台灣創作者。

從許多紀錄可以觀察到,鍾肇政面對早期台灣文壇的困境依然堅持不懈。陳芳明說,鍾肇政除了努力自學華語、並以華語寫作外,也在1950年代與台籍作家鍾理和、李榮春等人共同發行的文學刊物「文友通訊」,交流各自的作品外,也凝聚了當時台灣作家的向心力。

「他的文學小說,甚至是獲得當時中央日報連載。」陳芳明解釋,中央日報當時是國民黨的黨報,台灣人的文學作品能夠獲得刊登,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可見鍾肇政在文學創作上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

陳芳明認為,鍾肇政的小說真實的將台灣人當時的生活紀錄下來,對於台灣土地的關懷非常深,「在我所編撰的『新台灣文學史』中,就有提到『北鍾南葉』,葉是已故的文學作家葉石濤,另一個就是鍾肇政,這兩人當時引領著整個台灣文壇。」

文訊總編輯封德屏也在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鍾肇政的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開創台灣的大河創作,也積極的辦文學雜誌,並且相當關心文壇後輩,「這3、4年間,每年我都會去拜訪鍾老1、2次,他對於我們何時到訪,總是記得很清楚,也都知道我們雜誌目前正在做什麼,會關心我們的狀況。」

封德屏也坦言,近年縱使鍾肇政年事已高,許多事仍事必躬親,旁人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但他總是令人意外的精神飽滿、思緒清晰。今晚在得知鍾肇政的離世,封德屏說心情當然非常難過,「客家精神在他身上表露無遺,在台灣文學他就像巨人一樣,他的毅力、堅持會留在台灣文壇中。」

作家朱宥勳則在個人臉書發文哀悼鍾肇政的離世。朱宥勳寫道,在1950年代,鍾肇政就與同輩在艱困的環境掙扎的學習華文,開始思考「用母語寫作」。

朱宥勳文中表示,「如果文學有神的話,鍾肇政就是文學之神送給台灣文學的大禮。我們何其有幸,擁有過這麼一個個性溫暖、樂於扶助友伴,又有宏遠的大局觀的人物?」朱宥勳認為,「作家很多,但能率領其他作家逆抗時局,心志堅定卻又手段靈活的人並不多。鍾肇政就是。」(編輯:孫承武)10905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鍾肇政過世 客委會:台灣創作力最旺盛的文學家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