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多重施壓外企 最後恐坑到自己

2023/5/2 20:2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日電)中國疫後雖大力招徠外資,但日前修訂的「反間諜法」擴大機密範圍,外企在中國動輒得咎,美日企業更接連被搜查甚至人員被捕。美媒認為,中國這種向外企多重施壓的做法,恐怕會坑到自己。

華爾街日報1日以「中國多管齊下施壓外企,恐怕會坑到自己」為題指出,中國經濟雖以高於預期的速度回升。但遺憾的是,同樣快速反彈的還有中國嚇到投資人的鐵腕政策。

文章指出,中國4月27日修訂「反間諜法」,將所有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數據、資料、物品納入保護,較舊條文「國家機密和情報」的範圍要大得多。

而最近幾週,先是美國企業盡職調查業者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事處員工被拘留,接著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上海辦事處被突擊搜查。同一時間,一名日本製藥公司(安斯泰來製藥)員工遭控從事間諜活動而被捕。

文章指出,相關法規的模糊性令人不安,但中國有關部門原本在這方面就有極大的操作空間。像是2018年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後,加拿大公民史佩弗(Michael Spavor)也被中方逮捕,被控非法傳遞「二級國家機密」。但時任加拿大大使說,這些資料只包括一處機場的飛機照片,其中一些是軍用飛機。

這篇文章分析,更重要的是,這些事件釋出的整體訊號是:在中國,獨立蒐集訊息所面臨的風險大大上升,即使是「盡職調查」等相對常規類型的工作也是如此,這似乎很有可能對外資產生直接的寒蟬效應。

文章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仍選擇留在中國市場的國內外投資者,將更加依賴中國官媒和政策機構給出的訊息,得從新聞報導中梳理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同富裕」或「資本無序擴張」等措辭,解析其中的意思。

同時,包括外企高管在內,外國人員訪中活動將減少,雙向的訊息流動將進一步受限。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更有可能因突然的政策轉向(如2020年底科技業整頓)或企業醜聞(如瑞幸咖啡事件),感到措手不及。

文章並以資本市場的角度指出,中國正處於由服務和消費帶動的疫後經濟回暖中。然而,今年以來中國股市的消費股表現不佳,尤其是相對於有政策支持而普遍大漲的中芯等國企股而言,令人矚目。

同時,市場上出現的一系列積極訊號,像是馬雲回國、科技業整改行動已基本完成的表態,以及3月份官方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2011年以來最高水準等,都沒能產生推動作用。而許多從防疫鬆綁中受益的企業,卻都是餐館等未上市的小微企業。

文章說,非常混亂的政策訊號造成了負面影響,特別是對海外商人而言。至少,投資人可能會得出的結論是:在中國政府過去2年政策失誤造成的額外風險,有很大一部分應被視為長期性利空。

這篇文章最後說,華爾街日報2022年12月曾提醒,中國政府當時對企業的魅力攻勢,在經濟回暖情況下恐難以為繼。如今春天已經來了,但對於企業的活力而言,環境似乎「又有些寒意了」,對外企尤其如此。(編輯:邱國強/楊昇儒)11205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華為2022年獲利大減68.7% 孟晚舟:符合預期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