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式動態清零短期難改變 放寬防疫非一步到位

2022/3/13 14:23(3/13 14: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3日電)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說「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後,中國多地仍以嚴格措施防堵病毒傳播。觀察顯示,中國逐步為「與病毒共存」做準備,但還沒準備好放寬防疫。

COVID-19疫情「規模性」反彈的標準為何?在沒有高層明確指令的情況下,地方首長仍需要為地區的疫情防控負政治責任。當前主要流行的是病毒變異株Omicron,其特色為傳播速度更快,從零星個案到「規模性」感染很可能是幾天之間,因此,儘管無症狀感染者居多,「寧嚴勿鬆」仍是多地的防疫特色。

譬如根據報導,江蘇省泰興市今天凌晨發現一例核酸檢測陽性病例,隨即規定文娛場所暫停開放、公車計程車停運。江蘇省常州市12、13日出現5例陽性病例後,立刻全面暫停省際客運。吉林省長春市11日已經全市採封閉式管理。

短期之內,中國不會大幅改變當前對疫情「動態清零」的做法,背後主要原因包括醫療承受力、民眾的心理承受力以及涵蓋這些的政治考量。

今年秋天,中共將召開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這之前必須確保社會穩定,因此有分析認為,比較大的防疫措施改變會出現在年底;就算全國各地有所放寬,北京仍將嚴防疫情傳播。

有體制內人士表示,動態清零政策放鬆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和開放步驟,確保重症率低,而這牽涉到疫苗接種率和醫院的救治能力。即使許多分析指出,Omicron的重症率很低,但中國人口基數龐大,這讓官方必須小心翼翼。

香港大學去年底的研究已經指出,兩劑科興疫苗後追打BNT疫苗才足夠抵禦Omicron。而在中國,多數人打的是科興和國藥的滅活類型疫苗。中國一直到2月19日才開放完整接種疫苗之外的加強針混打,而且至今沒有批准進口效果較好的mRNA類型疫苗。

一開始武漢爆發疫情及醫療崩潰後,官方調度全國醫療人員和資源到武漢救治;未來若全面放開,中國的疫苗有效性和醫療承受力都將接受驗證。在各地醫療資源不均的情況下,即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放寬防疫,小城市或農村未必會同步比照推行。

此外,中國政府過去兩年大力宣傳政府如何重視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以此顯示嚴格防疫的正當性,同時對西方國家的防疫作法不無調侃地稱之為「躺平」,現在若政策開放,勢必要給民眾一個「說法」。

中國總理李克強11日在記者會上的表述,也證實了官方當前對放開防疫政策的保守態度。他說,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兩年了,病毒一直在變異,「一些規律還需要深入研究,相應的像疫苗保護、有效藥物研發等也需要加強」,中國會根據疫情的形勢變化和病毒的特點,使防控更加科學精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中國當前已有27個省市區出現疫情。去年一度因為「與病毒共存」話題遭受部分網友圍剿的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 近日在回答網友提問「Omicron引起的症狀大多較輕,是否可以選擇『躺平』」時說,他不同意「躺平」,也就是「什麼都不做」,如果讓疫情蔓延,可能會付出比較大的死亡代價。

他說,未來需要突破封閉的防疫作法,抗疫既做到社會面的「清零」,也要最大程度讓居住環境受影響小一點,這樣就是取得了進步。

不過,官方不是沒有為疫情大幅擴散、長期與疫情共處做準備,除了持續推廣疫苗接種,12日也批准5款COVID-19抗原自測產品上市,這有助於在疫情擴大時降低檢測的時間和金錢成本。2月,中國也首度批准外國COVID-19藥物。

綜合上述原因,中國官方要真正在疫情防控措施上鬆手,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編輯:吳柏緯)11103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