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開啟經濟備戰節奏
2020/8/13 15:06
(中央社台北13日電)北京當局近期提出「內循環」經濟模式,對此,專家表示,美中兩大國間的對立讓中國政府嗅到危險信號,並將內循環當成經濟備戰手段。
德國之聲中文網12日刊發旅居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評論文章。其中指出,中國官方雖未作出定義,但從內循環的含意來看,不外乎是生產和消費的全部過程在國內完成,「不與外部發生聯繫」。
文章說,在這個意義上,內循環與中國官方先前強調的自力更生是相同意思,只是後者著眼於政治性;內循環的提出也意味北京意識到中國經濟可能要被迫與外部、特別是西方國家脫鉤而獨自孤立發展,因此需要提早布局。
鄧聿文分析,中國經濟最後是否會成為一個封閉體,取決於眾多因素,北京目前寧可將事情想像得嚴峻一些,如此則有備無患。
他表示,「因為從美國對中國的打壓看,似乎沒有底線,不排除未來兩國全面脫鉤,而一旦走到這一步,全球主要經濟體以及同中國有密切貿易往來的多數國家,就不得不選邊站」。
這位專家認為,「假使它們都站在美國一邊(這是很大可能的),屆時外需急劇萎縮,對中國就會形成非常大的衝擊,進而危及中共統治,所以與其那時手忙腳亂,被動應付,不如現在尚有空間時主動調整」。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鄧聿文分析,中國政府的評估是「中美之戰遲早會到來」,而「它要的是戰爭盡可能不對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從而危及中共統治,而經濟內循環在中國政府看來能夠解決這一擔憂」。
因此,鄧聿文說,中國政府實際上是將內循環當成經濟備戰手段,是在這個意義上的真正「備戰」。(編輯:周慧盈/翟思嘉)10908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