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台60年 羅智強父親等待再靠岸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6日電)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父親是大陳人,60年前撤離來台,至今未曾再踏上大陳島;雖然上次有機會想重回大陳島,卻因海象不佳無法開船,羅智強的父親等待再次靠岸的機會。
中央通訊社與大陳遷台60週年活動委員會、新北市政府共同主辦大陳遷台60週年紀念大會及亂世風雲起渡海薪火傳影像展,7日上午10時在新北市永和區國父紀念館舉行,副總統吳敦義應邀出席。
大陳島上近2萬居民,1955年2月在國共內戰時,透過美國第七艦隊協助撤離,全島居民順利遷到台灣,至今已一甲子。
羅智強花了3年時間訪問父親,寫成新書「靠岸─舞浪的說書人」,意外讓自己更加了解大陳島的歷史。
羅智強接受中央社訪談時說,父親離開家鄉60年,未曾再重回大陳島,上次有機會到大陸,原本想回家鄉看看,卻因為海象不佳無法開船,未能如願。
羅智強父親的名字叫羅阿玉,在台灣看起來很女性化,但在大陳島,阿玉是中性的名字,男女都可以用。父親的這個名字讓羅智強在念大學時,曾經被同學以為是私生子,因為同學以為他填的是母親的名字,然後又從母性。
「但其實父親的名字本來不叫羅阿玉,而是叫羅夏玉」,羅智強說,但大陳話中「夏」跟「何」發同樣的音,念小學時被師長誤寫成羅何玉,加上大陳島很多人不識字,所以大家也不在意名字到底怎麼寫,發音對了就可以,這是父親第一次被「改名」。
他表示,到了撤離時,在做撤離證時,登記人員把「何」看成了「阿」,所以羅何玉又變成羅阿玉,這是第二次被「改名」;從此之後,羅阿玉這個名字從17歲就跟著父親,跟到現在77歲,「跟了一甲子」。
羅智強說,父親的名字,刻印著大時代的斷點。在國民政府到大陳島之前,父親的名字叫羅夏玉;國民政府到大陳島後,也就是國共內戰時期,父親的名字變成羅何玉;遷到台灣後,名字變成羅阿玉,「剛好他的名字就標識著他人生的三個段落,甚至可以說是大陳島發展歷程三個不同時期的段落」。
羅智強認為,歷史中有一種冥冥的巧合,這三個段落既是父親的人生,也是大陳島的歷史,「這也是在採訪(父親)的時候,才會知道的事情」。
另外,談到母親,羅智強充滿佩服。原本依據大陳島當地習俗,有所謂的「二調」婚姻,也就是換婚,兩個家庭互相約定互嫁女兒、互娶媳婦,甚至親戚間都可以結婚。當時年僅13歲的母親被決定要嫁給自己表哥,「親上加親」,但母親認為親戚之間的婚姻關係太複雜,因此不願嫁;後來母親向外公外婆提了意見,不如改成「三調」,把羅家加進來,結果羅家願意加入換婚,三家於是皆大歡喜。
「我聽到這個故事後非常訝異,母親當年才13歲,在沒人敢違逆父母的年代竟敢抗拒」,羅智強說,而且抗拒一般就是跟家裡鬧翻,但母親卻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讓事件圓滿收場。
羅智強表示,「靠岸」裡面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包含了父母親的人生歷程,也包含了一些大陳島的文化。10403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