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匡時憶童年 學校禁說大陳話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專題(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大陳島撤退近1甲子,交通部長葉匡時是唯一懂大陳話的部會首長。他回憶童年,因老師不懂大陳話,學校禁說,大陳的小孩就偷偷講。
文化部舉辦、中央社策展的「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展」,今天起到7月16日,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葉匡時是在花蓮的大陳新村出生並度過童年,他說,1955年約有1萬4000多名大陳島居民撤退來台,他的母親就是其中1人。
葉匡時說,他的父親是浙江溫嶺人,早在1949年就到台灣,大陳島居民撤退來台時,政府徵召懂大陳話者協助溝通,而溫嶺與大陳島其實都是講台州話,後來有人就把台州話認定是大陳話。
葉匡時的父親當時已在公家機關工作,很高興能見到說家鄉話的鄉親,主動出面幫忙,也因此結識了另一半。
葉匡時說,大陳島居民散居在全台各處的大陳或一江新村,他從小居住的大陳新村約有1000戶,是全台大陳島居民最多的聚集地,整個村子都講大陳話。
葉匡時回憶,他當年唸的復興國小,學生幾乎大部分來自他居住的大陳新村,同學們都用大陳話聊天,但老師卻聽不懂,於是學校下令,禁止在校時使用大陳方言。
不過,葉匡時也說,因同學們仍習慣用大陳話,所以只要老師不在時,就會偷偷講。
葉匡時在大陳新村的生活其實很辛苦,全家5口窩在利用活動中心一隅隔出的1個房間,浴廁都是共用,直到小學4年級,母親到海關工作,申請到宿舍,才搬離大陳新村。
當年物質雖貧窮,葉匡時至今仍懷念和童年伙伴用台州話嘻笑及一起打彈珠、玩橡皮筋的歡樂歲月。
葉匡時說,如今大陳人已融入台灣社會,開枝散葉在各地,他認識不少大陳的親友在美國開餐館,而他至今與父母溝通的語言,仍是父母最熟悉的大陳話。
10年前,葉匡時曾陪母親回到大陳島,當時兩岸還未直航,他覺得千里迢迢;如今兩岸直航,航空雖無航班飛大陳島,卻有飛與大陳島同屬浙江東部的寧波,而大陸的中遠之星客運輪更開航了基隆到距離大陳島不遠的台州海運航線,縮短了母親的回鄉路。10306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