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是我們的力量 加拿大包容的競爭力
今年農曆春節,中國湖北省傳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球陷入恐慌,甚至引發對華人的歧視。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強調:「因恐懼或錯誤訊息造成的歧視,在我國沒有立足之地。加拿大人永遠不會支持這種行為。」
文/胡玉立 (中央社駐多倫多記者)
去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多倫多大學的伊格納蒂夫劇場(George Ignatieff Theatre)有兩場公演,主辦方是個名叫「鞋子工作坊」(The Shoe Project)的獨特團體。這個慈善組織如同加拿大「多元文化」縮影,真實呈現它念茲在茲的「尊重與包容」核心價值。
一雙鞋子背後的故事 娓娓道出移民新人生
參加年度公演的10名成員都是女性,個個文化背景殊異,她們分別來自台灣、土耳其、南蘇丹、衣索比亞、斯里蘭卡、俄羅斯、敘利亞、印度⋯⋯,有人是新移民、有人是難民,人人背後都有故事。
這些女性花了10 週時間參加工作坊第一階段的「英語寫作」,在加拿大本土作家戈薇兒(Katherine Govier)協助下,用自己的一雙鞋子做引子,寫出一篇長約600字的真實故事,準備在婦女節當天走上舞台,朗讀出自己的移民人生故事。
來自台灣的新移民柯淑儀,五年前和先生帶著兩個兒子移民多倫多。家境不錯的她,因緣巧合地報名參加這期「鞋子工作坊」,並想出了一個自己可以著墨的主題:「一雙最不喜歡的鞋子」。
但和其他同期女性成員一會面,柯淑儀立刻明白,自己衣食無虞的人生和其他多數成員顛沛流離的遭遇相比,有如天壤之別。
柯淑儀說,在「同學們」一個接一個談起她們歷經戰火、被迫遠離家園,千辛萬苦投奔加拿大、重新感受自由新生的大時代際遇之後,她對自己的人生益發感恩,更由衷欣賞加拿大這個張開雙手接納來自世界各個角落不同文化背景人民、處處強調尊重和包容的國家。
柯淑儀也曾猶豫,是否該把自己的故事主題換掉。畢竟,別人因為逃難可能連「鞋子都沒得穿」,她卻從「一雙最不喜歡的鞋子」來談自己小恩小怨的海外生活。但在老師鼓勵下,她決定按原計畫寫作並上台表演。畢竟,那篇作品,反映的是她身為台灣移民的加拿大人生,也是屬於她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鞋子工作坊」強調的尊重與包容,毫無疑問,正是加拿大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縮影與實踐。
包容歧異共存共榮 多元文化成加拿大驕傲
加拿大聯邦政府1971年在老杜魯道(Pierre Trudeau)總理主政下,將「多元文化主義」定為國策。有別於美國的「文化大熔爐」(melting pot),加拿大強調各族群相互尊重、包容彼此文化上的歧異和習俗上的不同。
加拿大舉世聞名的多元文化政策,堪稱是該國最大的驕傲。近50年來,此政策成功吸引世界各地移民,整個社會有如「文化馬賽克」(cultural mosaic)般共存共榮,熠熠生輝。
小杜魯道(Justin Trudeau)2015年「少主中興」般重新奪回自由黨睽違10年的執政權後,也一再以具體行動彰顯父親當年深具魄力的多元文化主張。
2017年初,當美國總統川普下令暫停接收難民並禁止七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美國的第二天,杜魯道隨即上推特貼出一張他2015年到機場歡迎一名敘利亞小難民的照片,他的推文寫道:「逃離迫害、恐怖和戰爭的人們,加拿大歡迎你。多元,是我們的力量。」
每逢農曆新年,杜魯道不忘身穿大紅色唐裝向華人拜年。今年的農曆春節,中國湖北省傳出新型冠狀病毒重大疫情,全球為此陷入傳染恐慌,甚至引發對華人的歧視。
眼看華人賣場人潮不再、百業蕭條,杜魯道2月1日堅定出席華人社區春節慶祝活動,呼籲加拿大人民團結起來,慎防歧視情緒。杜魯道強調:「因恐懼或錯誤訊息造成的歧視,在我國沒有立足之地。加拿大人永遠不會支持這種行為。」
對身處在「恐華暴風眼」的加拿大華人來說,杜魯道用行動力挺華人社區、維護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確窩心。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不只體現在廣納移民難民方面,在保障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LGBT)權益方面,加拿大也是美洲和全球最先進國家。國會在2005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全球第四、美洲第一。
移民人才落地生根 不斷充實加拿大軟實力
加拿大最近一次在2016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移民占全國人口21.9%,是85年來最高比率;近半數移民來自亞洲。預測到2036年,移民人口將占總人口28.2%。這源源不絕的移民「人力資源」,正不斷充實加拿大的「軟實力」。
「鞋子工作坊」上台演出的其中一位成員,是六年前自肯亞難民營輾轉抵加的南蘇丹難民阿庫爾(Rhoda Akuol)。在多倫多大學就讀研究所的她,不但取得全額獎學金,還創立了兒童教育組織,爭取經援供給五名肯亞難民營兒童獲得高中教育。
阿庫爾說:「很開心能夠來到加拿大。」
當這樣的人才一個個落地生根,加拿大的未來,能不充滿希望嗎?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