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line

台南

不拜月老、財神爺

台南這間小廟

為何自帶觀光人流?

封面圖片
位在台南美術館二館對面巷子裡的八吉境道署關帝廳,論規模、歷史都不及同在台南的孔廟、天后宮、南鯤鯓代天府等廟宇。但這幾年,關帝廳卻吸引名廚江振誠、剪紙藝術家楊士毅、金曲金鐘金馬獎典禮視覺總監方序中等人專程前往。這背後的吸睛秘密要從2014年的大整修說起,是什麼樣的修復,讓這間小廟人氣攀升?

關帝廳近年頻頻登上國內外媒體,從日經新聞、背包客旅遊聖經「孤獨星球」到時尚雜誌ELLE都能看到相關報導,討論的重點是同一件事:藝術修復。

「台南旅遊網」說,這座關帝廳的鑑賞重點包括:薪傳獎大師潘麗水繪製的門神、書法名家朱玖瑩與黃國書的對聯,以及乾隆年間的匾額等藝術收藏。

這些珍貴的藝術資產在這裡已經很久了,只是在2016年修復完成前,因為年代久遠,加上香火煙熏,變得漆黑、破舊,光采盡失。來到廟裡的人不知道國家級的文物就在眼前,如入寶山空手回。修復之後,口耳相傳加上媒體報導,愈來愈多人專程前來,來拜廟,也來欣賞愈來愈稀罕的傳統廟宇之美。

負責掌管廳內財務的委員許振耀住在這一帶70餘年,從沒想過關帝廳會有這樣的轉變。在他印象裡,以前總是靜悄悄的,廟公甚至有空才開門,跟外界沒什麼聯繫。直到2012年的正殿漏水,來到歷史的轉捩點。

全殿結構圖全殿結構圖

全殿彩繪修復關帝廳走不一樣的路

許振耀回憶,當時正殿漏水的地方就在主神關公頭上的天花板,為了避免神像受損,廟方人員先幫關公穿上雨衣,再爬上屋頂查看,發現樑柱遭白蟻蛀蝕嚴重,隨時有塌陷的可能。

台灣氣候潮濕,廟宇的木作構造維護不易,30年一小修,50年一大修,是常見的事。整修廟宇需考量兩大面向:結構與裝飾彩繪。關帝廳當時決定將部分結構更新,但裝飾彩繪是否須全數保存,卻陷入兩難。

當時廟裡8成以上的彩繪都因風化或是煙熏而損壞,只能依稀辨識出6片門神為潘麗水所繪製,柱上的書法則是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的真跡。雖然經由紅外線和手繪描圖考證,發現其他漆黑的作品也極有可能是潘麗水的創作,廟裡還是分裂成重繪、修復兩派。

不管是重繪,還是修復,都不是廟方能夠獨力支應的,需要對外募款。

許振耀表示,向民眾募款是大事,在10年前修廟都是「畫新的」,要說服居民捐款復原「烏嘛嘛」的彩繪並不容易,但唯有原貌修復,才能保存大師手藝。

關帝廳並非潘麗水唯一的宮廟彩繪,但主張修復派認為,關帝廳是潘麗水早期的作品,筆觸、墨線、顏色不假徒弟、工班之手,由他親力親為的機率很高,是其珍貴之處。最終,關帝廳放手一搏,決定全殿彩繪修復,光是6片門,估計修復工期就要1年半,當時的新聞報導說這「創下府城修復時間最長的紀錄」。

修復前與修復後的關帝廳落差多大?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以3D攝影測量技術 ,如實呈現廟內樣貌,接下來請繼續下滑,走進關帝廳的今昔對比。

動畫載入中

關帝廳在1970年曾修復過一次,當時因地勢低窪時常淹水,因此將廳殿墊高1米2,也把部分柱子換成水泥結構。潘麗水的彩繪、朱玖瑩的書法也是在這時製作的。

40餘年後的第二次修復,主要工程包括更換32根木頭屋樑、因地震破損的琉璃瓦屋頂,翻新部分神桌石材、地板,以及最重要的全殿木構件彩繪修復,修復費用約新台幣1200萬元。

與關帝廳同樣在2014年「進場維修」的台南廟宇還有水仙宮、開元寺、護濟宮、茄拔天后宮與南鯤鯓代天府,需要修復的主因大多是氣候潮濕,導致木構件損壞,白蟻腐蝕等問題。

根據台南市文化局的資料,2014至2023年這10年間,台南共有49處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記修復。若按照國家文化資產網統計,台南市這3類建物共有227件,也就是說,約有1/5相關建物在這10年內進行修復。

在台南,關帝廳是修復圈的模範生,不僅透過修復保存藝術,也重新賦予廟宇觀光價值,背後的關鍵人物是修復師蔡舜任。

修復師照片修復師照片

曾修復文藝復興畫作蔡舜任把歐洲修復技術帶回台灣

擁有近20年修復經驗的蔡舜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義大利拜師學修復,曾與師傅在烏菲茲美術館修復文藝復興繪畫之父喬托的作品;他在歐洲深造10年,返台後陸續修復台南大仙寺、雲林張廖家廟等重要文化資產。2015年「真相達文西」特展估價百萬美元的畫作「花」遭到觀眾破壞時,即時救援的也是他。蔡舜任帶領的修復團隊目前有10人,說他們是全台最受矚目的修復團隊也不為過。

圖/蔡舜任在2016年完成關帝廳的彩繪修復後,仍年年到現場為民眾導覽。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關帝廳修復案,對蔡舜任別具意義,這是他大型宮廟修復案的「一號作品」。說起與關帝廳的緣分,蔡舜任回憶,當時有私人收藏家委託他修復4扇門神,修復完成後舉辦分享會,關帝廳管委會的成員剛好也在現場,因而結緣。

修復在藝術圈是小眾學科,在10年前的台灣,更顯得冷門。管委會的成員找上蔡舜任,一開始也不放心,最後是靠擲筊得到關公的應允後,從中樑開始試修,確認沒問題,才敢讓他修一整間廟。蔡舜任受訪時自嘲,他籤運很差,關公的聖筊,是他人生中最幸運的時刻之一。

圖/蔡舜任提供

修復心法1

導入專案規劃工作法為修復物件打造工作平台

為了提升修復品質,蔡舜任團隊在進場修復前,會進行3項嚴謹前置工作:一,搜集文史資料並以科學儀器檢視文物現況,讓修復有所參考依據,禁止自行創作;二,依照案場需求,搭設客製化工作平台,讓工作人員可以近距離修復文物;三,針對修復物件進行盤點,依照不同構件劣化狀況,分類分級建立清冊,以利人力及時程安排。

「你的能力可以碰什麼要很清楚,」蔡舜任把修復師的工作比喻為藝術品的醫生,「你絕對不會想讓菜鳥醫師幫你動大手術。」他說,人物、動物、色彩複雜的彩繪,一定比圖騰、單一色調的彩繪更難修復,不先分級分類,就無法了解需要多少高階修復師、一般修復師、修復助理,也不能估算工作時程。

關帝廳修復案中,蔡舜任既是高階修復師,也是計畫主持人;後者的職責是要確認施作的方法、標準一致,以及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

在前置作業中,科學儀器扮演重要角色。蔡舜任團隊用紅外線攝影找出髒污底下的圖稿,再延伸連結佚失的墨線線條。如所殘留線索不多,就得比對文物本身的對稱線條圖案,或是實地考察藝術家其他現存的作品,才能補筆。在團隊裡負責專案管理的黃詠萱表示,如果沒有完整線索,保留現況也是一種選擇,修復方式沒有標準答案,要隨時跟業主討論,選擇最適合文物的修復方式。

紅外線能穿透文物彩繪層或是髒污,讓修復人員檢視受污染覆蓋的圖像範圍,以及畫師草稿、字跡等。(蔡舜任提供)

照片1

盤點的清單出來,才能思考現場如何搭設工作平台。除了門神可以拆回工作室修復,其他物件都得現場處理。蔡舜任自豪地說,他在案場不搭設一般鷹架,而是用訂製的工作平台。一般鷹架會隨行走晃動,無法讓修復師在架上穩定持手術刀或是畫筆;而且一般鷹架尺度是固定的,無法觸及位在特殊角度的文物。

蔡舜任團隊使用的工作平台可以依照廟宇空間量身設計訂製。(蔡舜任提供)

修復心法2

別急著清潔讓時間為文物加分

站上工作平台,就是清潔的開始。10年的歐洲修復經驗讓蔡舜任學習到一件事,清潔前他會再次思考什麼該留下來,因為時間的累積,也有可能為藝術品加分。

以關帝廳的門神為例,門神的鞋底如果將表層老化材料全部移除,所殘留的色彩可能是白色,反而過新不自然,所以他當時選擇清潔黑褐色的老化表層後,保留鞋底泛黃的狀態,這也是關帝廳之所以能回復過去的神采又古色古香的秘訣。

「清潔是修復中唯一不可逆的,清過頭,顏色就不見了。」除了想清楚什麼要留下來,清潔的學問也比一般人想像的深;團隊中最資深的修復組長黃釋濰說,清潔是以1公分為單位,一點一滴地緩慢進行,要隨時注意是否傷到彩繪層的顏色。為了避免溶劑傷害真跡,他們會先從門神邊緣測試,不會一下子就清潔人物的五官、鬍鬚、手等重要部位。

如果要考驗一位修復師的清潔功夫,可以看他怎麼處理門神的「鬍鬚」。門神的鬍鬚覆蓋面積大,有些在一般顏料上,有些覆蓋在金箔盔甲上方,需要依照不同部位調整清潔方法。在蔡舜任的工作室中,常用的清潔溶劑約有15種,還可以依照不同比例調出多變的組合。

從實習生做到組長,這8年來黃釋濰最看重的就是清潔基本功。他說,修復的核心精神是依照文物現況做最大化的保留,準確的執行清潔工序,可以大幅提升原件留存的比例,也可以節省後續補筆、補色的工程。

用溶劑濕敷老化保護層,可以有效鬆動咬得太緊的附著物。(蔡舜任提供)

照片4

無論是手捲棉棒吸附髒汙,還是以手術刀刮除老化保護層,修復就是每平方公分的清潔成就而成的整體感。(蔡舜任提供)

修復心法3

顏色燈光全面升級確保完成品有當代感

如今關帝廳沉穩的樑柱色彩,就是清潔立下的功。黃釋濰回憶,庭外的樑柱非彩繪修復範圍,交由匠師重新上漆,但匠師起初刷上去的顏色太鮮紅了,經協調後,他們透過清潔找到樑柱原本的酒紅色,歷經多次油漆調色才定調。雖然過程費時,卻能讓整間廟的色彩更和諧,不會因為對比色過於強烈,讓人進入廟宇時心浮氣躁。

除了柱子顏色更沉穩,管委會也將柵欄去除,讓門面更加寬闊。(八吉境關帝廳、蔡舜任提供)

修復前

修復前

修復後

修復後

彩繪的線條、色彩重現之後,蔡舜任團隊建議廟方用一招來提升質感:打光。關帝廳原本的燈光色溫慘白且過亮,光線位置集中在入口和正殿中央。修復過後,色溫調整成以暖色調為主的黃光,並將光線聚焦於文物身上,如門神、樑枋、壁畫等,不僅讓文物成為主角,也讓關帝廳在白天與夜晚都有看頭。

修復前

修復前

修復後

修復後

打燈後更有層次新式蠟燭取代傳統蠟燭

修復完工已經6年,蔡舜任的團隊每年都會回到關帝廳定期巡檢。看到修復師的用心,也讓廟方努力思考該如何維護。關帝廳委員許振耀表示,修復完的第一件事就是減香。他們將過去放在供桌上的蠟燭全部換成新式燈泡蠟燭,避免燃燒不完全的問題,也改良排風系統。雖然無法完全禁用香,但已經差很多了。

打燈後讓關帝廳的明暗更有層次,也因為燈的控制變複雜,每次開燈前許振耀需反覆切換開關確認光的位置。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花那麼多錢修當然想好好維護阿!」減香、以新式蠟燭取代傳統蠟燭是許振耀以及管委會成員的共識。

台南400

2023年夏天,關帝廳如往常舉辦一年一度盛大的生日宴,修復團隊出席了,鄉親們也到場支持。負責廟務的總幹事林志榮告訴中央社,修復前只開10-15桌,修復後參與人數逐年成長,今年開到25桌,是歷年最高。

關帝廳不只聯繫在地居民的情感,也成為廟宇修復的示範地,年輕人會依循網路文章,從220公尺外、官方的台南美術館晃到巷內這處「民間美術館」。

蔡舜任把關帝廳比喻成小而美的珠寶盒,他認為東方的廟宇就跟西方的教堂一樣,為人文薈萃、工商匯聚所在,地方人士會出資奉獻,在宗教場所中累積藝術品。潘家三代(潘春源、潘麗水、潘岳雄)從台南發跡,創作宮廟彩繪橫跨百年,作品遍及全台,膠彩、水墨畫技精湛,成為台灣畫壇極具時代典範的畫師家族。

「後人形容潘麗水畫筆下的鬍鬚是『種鬚』,像是種植一樣,感覺到現在仍不斷在生長,」蔡舜任說,鬍鬚、色彩暈染、手部關節、頭身比例都是觀察門神可以特別注意的地方。他表示,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的畫家,手的關節多,都是公認最難畫的身體部位之一,但是潘麗水將手的體感和空間感抓得相當準確。

此外,潘麗水在畫頭部時,考量到人在仰望高處時,高處的物件會受視覺影響縮小,所以把頭稍微放大。這些小細節都是民間繪師對藝術的堅持。

友愛街巷弄
關帝廳位於友愛街巷弄內,放眼一望就可以看到台南美術館2館。

關帝廳一廳一拜亭的簡單格局,在台南只是宗教藝術一處小縮影。根據文化部2022年的統計,台南有38件國家古蹟級的廟宇,為全台之冠。為了鼓勵民間主動提報具有文資價值的建築物,中央與地方政府有關於維護、經營、施工、防災等各種補助。台南市文化局表示,市府沒有實際媒合,但會提供修復設計、修復工程施作等相關團隊名單,協助需要修復的古蹟、歷史建物所有權人、管理人洽詢合適的合作對象。

2024年是荷蘭自大員(今安平區)上岸築熱蘭遮城400年紀念,民間藝術的保存,記述台灣庶民生活的軌跡。一座城市的質感,需要時間慢慢地熬煮出來。就像關帝廳管委會對修復的信念一樣,「把它做好最重要,多花一點時間沒關係」。

製作筆記

這是媒體實驗室首次嘗試將攝影測量技術應用在報導中,我們認為這項技術特別適合用來記錄擁有豐富生活痕跡、細節的物件。這次總共同步三台攝影機,一共拍了2039張照片,以運算軟體Reality Capture、Blender進行後製。

我們知道,讀者的閱讀習慣正隨著時代改變,中央社媒體實驗室為百年新聞底蘊引入科技活水,繼續拓展您的視野。

如果您想看看媒體實驗室的其他報導、技術文章,歡迎進入網站認識我們。

3D製作與採訪
王柔婷、裴禛、楊思瑞
網頁設計
劉姿嘉
程式設計
陳玟憲
Copyright © 2024 中央通訊社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