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廳近年頻頻登上國內外媒體,從日經新聞、背包客旅遊聖經「孤獨星球」到時尚雜誌ELLE都能看到相關報導,討論的重點是同一件事:藝術修復。
「台南旅遊網」說,這座關帝廳的鑑賞重點包括:薪傳獎大師潘麗水繪製的門神、書法名家朱玖瑩與黃國書的對聯,以及乾隆年間的匾額等藝術收藏。
這些珍貴的藝術資產在這裡已經很久了,只是在2016年修復完成前,因為年代久遠,加上香火煙熏,變得漆黑、破舊,光采盡失。來到廟裡的人不知道國家級的文物就在眼前,如入寶山空手回。修復之後,口耳相傳加上媒體報導,愈來愈多人專程前來,來拜廟,也來欣賞愈來愈稀罕的傳統廟宇之美。
負責掌管廳內財務的委員許振耀住在這一帶70餘年,從沒想過關帝廳會有這樣的轉變。在他印象裡,以前總是靜悄悄的,廟公甚至有空才開門,跟外界沒什麼聯繫。直到2012年的正殿漏水,來到歷史的轉捩點。
當時廟裡8成以上的彩繪都因風化或是煙熏而損壞,只能依稀辨識出6片門神為潘麗水所繪製,柱上的書法則是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的真跡。雖然經由紅外線和手繪描圖考證,發現其他漆黑的作品也極有可能是潘麗水的創作,廟裡還是分裂成重繪、修復兩派。
不管是重繪,還是修復,都不是廟方能夠獨力支應的,需要對外募款。
許振耀表示,向民眾募款是大事,在10年前修廟都是「畫新的」,要說服居民捐款復原「烏嘛嘛」的彩繪並不容易,但唯有原貌修復,才能保存大師手藝。
關帝廳並非潘麗水唯一的宮廟彩繪,但主張修復派認為,關帝廳是潘麗水早期的作品,筆觸、墨線、顏色不假徒弟、工班之手,由他親力親為的機率很高,是其珍貴之處。最終,關帝廳放手一搏,決定全殿彩繪修復,光是6片門,估計修復工期就要1年半,當時的新聞報導說這「創下府城修復時間最長的紀錄」。
修復前與修復後的關帝廳落差多大?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以3D攝影測量技術攝影測量技術:是一種使用相機拍攝物體或地面的技術,透過分析兩幅或更多幅相片之間的重疊區域,可以精確地測量和建立三維結構。完成攝影後,還需使用數據處理的相關軟體,如:Reality Capture,輔助完成最後的3D物件。 ,如實呈現廟內樣貌,接下來請繼續下滑,走進關帝廳的今昔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