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獲金馬獎終身成就 半世紀電影路只有心甘情願 | 中央社 CNA NEWS
數位專題

侯孝賢獲金馬獎終身成就
半世紀電影路只有心甘情願

1973年踏進電影圈,侯孝賢從場記、編劇一路做到導演,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征戰各大國際影展,讓台灣電影躍上世界舞台。電影是他的全部,也是他最大的資產,更是留給後人的種子。

製作/王靖怡、陳盈諭
最後更新時間:2020/11/16
記者:王靖怡

「拍電影這麼久,整個過程只有一個念頭,心甘情願,拍電影是我的工作、我的夢想,也是我一輩子永遠做不完的。」這是侯孝賢2015年上台領金馬獎年度台灣電影傑出工作者的感言,也是他對電影的真摯告白。

侯孝賢,台灣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國際知名導演,執導電影「悲情城市」拿下義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台灣電影首次獲得國際三大影展的最高獎項;他不僅是金馬獎最佳導演,編劇能力也深受肯定,電影作品更是屢獲國際大獎。

對他的認識,就是由一部部電影作品、一篇篇得獎報導堆疊而成。

2015年一個盛夏的中午,「刺客聶隱娘」在台北市西門町國賓大戲院舉辦媒體試映會,排隊人龍一路拉長到附近的西門國小,湧進千人一睹聶隱娘風采,國片試片能讓戲院爆棚實在少見。那一天,我第一次採訪侯孝賢,最難忘的是他在放映後向全場深深一鞠躬。

有地心引力的武俠世界

「刺客聶隱娘」是侯孝賢第一部武俠電影。他小時候就愛看武俠小說,「一套一套借,跟哥哥一起看,看光武俠小說,就開始看言情小說,反正有什麼看什麼」,持續看、沒停過。

那個愛看小說、愛聽故事的男孩,長大後變成用電影說故事的人。

侯孝賢心中一直有個武俠片的夢,2003年他與中國導演張藝謀對談拍攝武俠片觀點時,就說他最有興趣描述一個人因信念改變受到的衝擊。12年後磨出的聶隱娘,正是武藝高強卻無法再殺人的刺客,劇情主軸也放在聶隱娘徹悟的心路歷程。

「沒有地心引力的武俠,在我看來是不能接受。」

這句話闡明侯孝賢的武俠世界很真實,不像一般武俠電影總是飛來飛去,他是在有地心引力的限制下,做最好的發揮。

至於想拍武俠片的原因,侯孝賢在宣傳「刺客聶隱娘」時講得不多,但爬梳他歷來受訪資料,關鍵因素或許在他認為武俠片相當具有華人特色,是好萊塢不容易複製的電影類型,就像印度電影一樣,好萊塢學不來。

不學好萊塢才能發光

圖片來源:中新社

對台灣或華人電影有什麼看法及建議?這是記者對侯孝賢的「必問題」。面對強勢的好萊塢商業電影,他的回答總是語重心長。

侯孝賢曾說,現在華人電影都走好萊塢模式,「這樣玩不過好萊塢」,因為市場價值都是西方制定,華人電影應從自身挖掘獨特故事,才能拍出獨一無二的影片。憂心忡忡的他,也曾批評台灣戲院變成好萊塢電影的「貨架」。

「台灣電影的出路要等有朝一日,國人重視自己的東西,拍一些外人沒有辦法拍的東西。」侯孝賢的代表作「悲情城市」,就是以電影敘事打開台灣長期不能說的二二八禁忌話題。解嚴後心中那股「反」的衝動,促使他想完成一部描述當時權力交替下社會的情形,才會拍出「悲情城市」。

獲法國坎城影展評審團獎的「戲夢人生」,是以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一生為題材,描述在日本統治下台灣民眾與社會的情況。大師在舞台上掌控木偶,現實人生裡卻成為統治者掌下的木偶。

侯孝賢宣傳「刺客聶隱娘」時,曾分享下一部片要拍台北溝圳、下水道的故事,打算找舒淇演河神。這就是侯孝賢強調的「台灣很多事情都是創作題材」,拍出台灣特色,才可能對抗全球化。

為拍電影而拍電影

圖片來源:劇照師蔡正泰/光點影業

侯孝賢時常分享創作理念,「電影創作必須充滿熱忱,創作者永遠沒有最滿意的作品,否則下一部就會很爛」。

即使是奪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悲情城市」,他也覺得很多地方沒拍好,還曾開玩笑說是爛片。正因為他永遠用高標準拍片,下一部電影總會讓人看見他的突破與創新。

電影的基礎是劇本,侯孝賢拿過兩座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一座最佳原著劇本。進入電影圈初期,他寫了很多劇本,如「我踏浪而來」、「俏如彩蝶飛飛飛」等,這些文藝片為他的電影路打好底子,書寫文字能幫他釐清思緒,進一步整理成影像構圖。

平常喜歡坐在咖啡館隨手寫東西的他,常鼓勵後輩記錄生活中的觸動,創作時「貼著人物寫」,著重在生活感想及經驗累積,不然只是堆砌出對白,無法捕捉角色精髓。這也是他一直闡述的創作理念:「回到現實,即是素材來源。」

「刺客聶隱娘」開創另一種武俠風格,但在台灣沒打出高票房。侯孝賢當然希望能賣錢,下一部電影籌資會比較容易,每次受訪都會呼籲大家多多進戲院支持,即使電影被評為不夠淺顯易懂,他也幽默以對說:「看懂就懂,看不懂就純欣賞。因為好奇進戲院沒關係,睡著了也很好,但希望大家都能去看這部電影。」

侯孝賢並非不了解市場取向,而是選擇不迎合市場,他坦言「創作時,觀眾是不在的」。每個導演最需要的都是錢,找資金是很累的事,但他不會為此就拍商業取向的電影。

為拍電影而拍電影,拍他喜歡的題材,電影作品就是他最大的資產、留給後人的種子。

不排戲的演員精進班

侯孝賢擅長使用長鏡頭、拍攝手法細膩,讓人物直接在鏡頭裡說故事,塑造獨一無二的侯式風格。

「我一向只拍一個長鏡頭,讓演員一直演下去,看會產生什麼效果,如果他們做不到也沒關係,改天再試一次就好。」侯孝賢想看到演員最自然的一面,卻也讓演員最難捉摸。

合作「刺客聶隱娘」的演員謝欣穎就曾在訪談時坦言很受挫,一場與張震坐在床上對話的戲,殺青又補拍,前後花兩年,她卡在自以為的古今差異,後來侯孝賢要她想想平常如何與男友相處,只是要看到原本的她。

不只是不排戲,侯孝賢電影可說是沒有劇本。張震回憶起首次合作「最好的時光」,透露當時拿到的劇本只有一張紙,拍片現場安靜得連釘子掉的聲音都能聽見,但他認為拍侯孝賢電影很過癮,像演員精進班,提供好環境讓演員自由發揮。

侯孝賢一向喜歡啟用素人,原因是能在素人身上看到某些動人特質,他們不是來演戲,只是透過鏡頭將他們的特質發揮出來。這點也讓合作「悲情城市」的演員梁朝偉印象深刻,初次感受到素人演員表達的真感情和自然感,演技獲得啟發,並一直嘗試用這種方法拍電影。

「我相信無論哪一件事情,哪一種行業,只要從頭到尾一直做、一直做,自然會形成一個動人之處,一種熱情和一份堅持。」這是侯孝賢的信念,喜歡電影、拍電影,73歲仍在籌備新作,電影就是他的全部。

踏進電影圈近半世紀,侯孝賢拿過法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3座金馬獎最佳導演,當了5年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一手創立金馬電影學院,培育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已抱回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的他,這回要上台領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