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溪天然氣估10/2前漏盡 不致對氣候重大衝擊

2022/9/30 11:58(9/30 12: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柏林29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從波羅的海連接至德國的北溪(Nord Stream)1、2號天然氣管線疑因爆炸導致外洩。專家表示雖然這恐為史上最大單一甲烷外洩事故,但不致對氣候變遷造成重大影響。

丹麥官員28日表示,隨外洩已超過管內所含的一半,他們預估北溪1、2號管線內的天然氣應可在10月2日前漏光。一旦管內天然氣排空,科學家與安全人員就較易進入現地,找出導致爆炸的相關線索。

「華盛頓郵報」報導,雖然海底管線外洩甲烷不尋常且幾無先例可循,但科學界共識為有鑑全球各地已有如此多的甲烷排進大氣,不差北溪管線外洩的這幾十萬噸。

杜克大學地球科學教授辛鐸(Drew Shindell)說:「全世界已有極多甲烷排放來源,任何單一事件相對來看都很小,我覺得這次(北溪外洩)也不例外。」

丹麥能源署28日公布的新數據讓科學家能對北溪外洩的甲烷量做初步估計。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科學家們的說法,即便全部北溪外洩的甲烷都進入大氣,也僅相當於每年全球甲烷排放量的0.1%。

法國氣候與環境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研究員勞沃(Thomas Lauvaux)評估,北溪外洩最嚴重情況相當於一年10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而單是歐洲一年就有2.5億輛汽車上路。

北溪管線破裂以來,測量當地溫室氣體濃度的瑞典相關測站報告顯示,當地甲烷濃度比平時高20%到25%,不過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研究員郝斯特(Thomas Holst)告訴華郵:「雖然這與我們的長期數據相比確有顯著升高,但還不致於構成健康風險。」

美國地質調查所科學家盧波(Carolyn Ruppel)表示,瑞典、芬蘭、挪威等地的測站都測得當地甲烷濃度升高情況,但一般來說甲烷能與大氣充分混合,「這些局部的濃度升高會在全球範圍內消散」。

倫敦帝國學院永續氣體研究所(Sustainable Gas Institute)研究助理古柏(Jasmin Cooper)表示,儘管北溪外洩的甲烷量可觀,但不可能會像石油外洩般衝擊海洋生物,有影響主要也是在暖化方面。

武器專家表示,目前還很難推測何種炸藥能造成這樣的損害,有可能用上魚雷,但由潛水員或自動水下載具放置爆裂物的可能性更高。識別犯案所用武器或炸藥需要更多證據,包括額外的傳感器數據及彈藥殘留物等。

西方情報圈已開始過濾最近幾週甚至幾個月內所截獲的通聯、聲納信號及其他有助釐清爆炸原因的記錄。

德國之聲(DW)指出,北溪1、2號管線是2005年由5家歐洲大公司共組一個跨國企業「北溪集團」(Nord Stream AG)運營,但過半股份握於俄國國營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譯者:陳亦偉)11109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蒲亭與艾爾段通話 控北溪管線遭國際恐攻破壞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