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專訪 鄭麗君:文化是國家根本
(中央社記者吳琬婷、鄭景雯台北27日電)行政院長林全上任後,召開的第一次政務會議,就宣布成立行政院文化會報,文化政策從中脫穎而出。新科文化部長鄭麗君說,此舉宣示了「文化是國家根本」的核心思想。
鄭麗君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舉法國政府為例指出,他們不只有一個文化部,而是44個文化部,意指每個施政環節都需考量文化,也說明文化部與其他部門合作的重要性。
鄭麗君娓娓道出她初任文化部長的目標與決心,試圖從過去留下的文化困境,替台灣文化產業發展找到出路。
●建構文化支持體系
文化部向來容易被外界質疑是「政治化妝師」,淪為政治妝點的工具,鄭麗君對此重申「文化不為政治服務」的原則。
鄭麗君上任文化部長後的首要任務,將建構一個文化支持體系,讓藝術創作者能夠充分發展。鄭麗君定位自己為「政策工作者」,她雖然不是藝術創作者,但曾在智庫工作10年,也擔任過政務官、立委,對政策法案有充足經驗,她有信心逐步建構完整的文化支持體系。
鄭麗君表示,政府也將在一年內重啟停擺十幾年的「全國文化會議」,並提出「文化基本法」,形式上將以文化公共論壇的方式展開,由下而上,深入地方、引入公民參與。
●台灣文化產業「雙重虛弱」
十年前,台灣文化產業中的影視領域居於強盛之勢,但十年之後,地位就被翻轉、趨於弱勢。對於影視產業的轉變,鄭麗君提及當年重要的轉捩點「台灣加入WTO」。
曾參與WTO國際協商的官員向鄭麗君透露,當時大家都認為台灣的影視產業很強,而缺乏保護意識,因此在談判時,幾乎完全開放國內市場、不怕外來競爭。反觀其他文化主體性強的國家,在國際談判上,即使選擇開放市場,也是逐步開放,並談交換條件。
除了開放市場的衝擊,鄭麗君分析目前台灣的文化困境是「雙重虛弱」,由於文化主體性不明確,在面對強勢經貿文化的競爭裡,內銷跟輸出都是弱勢。這也導致台灣正處於一個不太有自信的狀態。
過去政府在推動文化產業政策上,也飽受諸多批評、質疑。鄭麗君表示,會積極面對過去遺留下來的困境,承擔發展文化的公共責任。
●振興文化內容 創新與保存並濟
針對台灣影視音產業,鄭麗君認為,不論是內銷或輸出,振興內容是最重要的核心。
以韓日的經驗來看,都是先鞏固內需市場,在發展海外輸出。台灣影視音產業也應「由內而外」,鼓勵原創、提振內容質量,並打通通路讓國人看得到國片、在電視上看得到自製節目,等實力培養起來,才能走出去。
目前在新莊規劃設立以資料館為主的電影中心,未來希望可以將其升級為國家電影文化中心,成為行政法人,作為中介組織,打造台灣的影視基地。
鄭麗君也提出文化實驗室及文資修復計畫,前者為協助青年創意發想與實踐;後者則是讓歷史跟生活重新連結,其中的旗艦計畫是台北機廠,將作國家級鐵道博物館保存。
被問到文化部的補助,是否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因為大品牌團隊總能拿到最多補助,會不會因此排擠中小型文化團體。鄭麗君回應,過去文化部已針對這個問題逐步調整補助方案,目前有「分級獎助」的辦法,協助更多中小型團隊,但品牌團隊仍會是重點扶植對象。
鄭麗君也強調,除資源分配問題,空間需求也將會是改善重點,這幾年台灣增設不少大型表演場館,但中小型場館相對不足,文化部將會針對多元空間需求做改進。
●爭取實質增加預算
談了許多未來將執行的計畫,少了資金,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鄭麗君指出,目前文化部的預算只占整體預算的0.8%,連1%都不到,如何落實各項計畫,因此她將積極爭取預算實質增加。
同時承襲法國政府精神,透過行政院文化會報,文化部未來會積極跨部會合作,結合其他部會的預算,發揮綜效。
鄭麗君強調,文化經濟的提振,可以促進文化共享,是具有國際化潛能的新經濟,「我會建議新政府,將文化經濟列為重要的策略性產業之一。」1050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