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淨零Podcast上線 一個無法置身事外的減碳潮流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右)應邀錄製中央社「淨零Podcast」,與主持人中央社業務行銷中心主任梁君棣(左)分享碳權相關知識。中央社 113年6月21日

(中央社台北21日電)因應減碳趨勢,中央通訊社推出淨零Podcast節目,21日正式開播。首集邀請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擔任與談人,田建中詳細分享台灣碳權交易所的運作模式、碳交易市場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田建中在接受主持人中央社業務行銷中心主任梁君棣的訪問時指出,碳權交易所就像是一個購物平台,例如Amazon,不同的是這個平台上的產品是「碳權」。碳權交易在國際間是一個應對全球暖化的重要措施,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聯合國在十多年前開始發展碳交易制度,而各國也紛紛建立碳權交易所來面對這個挑戰,因為大家意識到碳權不僅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競爭力,更是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重大議題。

今年適逢中央社慶祝成立100週年暨改制28週年,自3月份起舉辦一系列以「百年轉身 自由永續」為主題的活動,在全球關切及報導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等重要議題和趨勢之際,中央社也無法置身事外,特別推出以淨零碳排為主題的Podcast節目「淨零好pod」,期盼這個節目能夠為攸關下一代生活環境以及人類存亡的氣候戰爭有所貢獻。

碳交易雖然已成為國際趨勢和新興話題,多數企業卻仍在摸索。田建中在訪問中說:「碳權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為二氧化碳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要如何衡量減排的效益,他表示,就必須依靠聯合國制定的200多種量化方法論,例如種植多少棵相思樹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從而幫助地球減少多少溫室氣體殘留。透過這種量化方式,排碳方可以計算自己的碳排放量,並利用碳權進行抵換,逐漸形成了碳權機制。

針對國內有許多企業將碳交易視為一項成本,田建中認為,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企業必須將碳交易融入營運的DNA中,才能保持競爭力。即使是排碳量不大的中小企業,作為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也無法置身於減碳潮流之外。因此,他呼籲中小企業應該提前因應碳權政策,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為了減低社會大眾的「碳焦慮」,讓大家能有效並快速了解碳的相關資訊,田建中說,碳交所官網設有「碳學堂」,除了提供基礎的名詞解釋,還包含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等國際相關認證課程,歡迎民眾和企業在線上學習。此外,碳交所也針對北、中、南部的大學開設一系列免費課程,讓大家藉由不同管道能夠吸收正確的知識與觀念。

中央社「淨零好pod」節目每週五下午播出,初期二週一次在YouTube及各大Podcast平台上架,未來將每週一次,邀集產官學界專業人士暢談碳知識和實務作法。1130621

中央通訊社推出淨零Podcast節目21日正式開播,首集邀請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擔任與談人,分享台灣碳權交易所的運作模式、碳交易市場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中央社 113年6月21日

1924年,中央社在風雨中起步,歷經淬鍊,轉身為國家通訊社至今。百歲紀念冊《中央社100年:自由永續之路》,收藏一世紀的記憶精釀,傳承時代故事、揭祕新聞現場,更在數百萬幀照片中精選123張經典呈現。邀您共同見證台灣的民主發展、自由永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