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歷亞洲各國 全球獨家見證歷史時刻

前駐土耳其、曼谷特派記者,國外新聞中心副主任編輯退休

郭芳贄

1994年2月16日,李登輝總統準備乘車會晤泰王,這是兩國中止邦交後首次元首見面。(郭芳贄提供)

2005年,我終於結束長逹24年海外特派員任務回到總社,留下兩次獨家報導全球重大國際新聞,及巡迴採訪剛獨立的中亞五國的系列報導,並為李登輝總統會晤泰王的歷史瞬間留下紀錄。

欣逢中央社成立100週年出版專書,利用此機會,我把在土耳其7年、泰國17年特派經驗扼要地說明,作為慶祝中央社百年賀禮,與同仁分享。

青輔會推薦下,我在1975年底有幸進入中央社,以「英文助理編輯」開始新聞生涯。5年後,土耳其政府口頭許可中央社派駐記者。1980年秋天,我的海外特派員生活就在土耳其正式展開。

貴人相助 搶先報導中共官員投奔自由

郭芳贄當年所寫尼雅孜獲土耳其政治庇護的報導,受到重視,獲平面媒體採用。(郭芳贄提供)

中共駐土耳其大使館商務參事買買提.尼雅孜在1986年9月獲得土耳其政府的政治庇護,尼雅孜為維吾爾族人,是中國共產黨資深黨員,當時已駐土耳其六年,是中共在海外尋求政治庇護的最高級外交人員。我在9月11日報導了這則新聞,更早於外電。

那天,我正巧到土耳其最大民營通訊社——艾克強通訊社,喝茶聊天中,總編輯突然遞給我一張只有兩行的土耳其文新聞稿,並說「也許你有興趣」。新聞稿只寫著:外交部表示中國大使館商務參事獲政治庇護。

我的「新聞感」馬上亮起來,在艾克強通訊社總編輯的協助下,取得當地媒體和官方消息撰稿給台北總社,再到路透社辦公室借用照片傳稿機把照片傳回台北。報導在《中央日報》海外版見報後,我郵寄給尼雅孜,一個多月後並在當地媒體牽線下前往土耳其中部某基地和他碰面。如果沒有當地媒體朋友的協助,報導將難以完成,尤其特派員駐外時只有一個人,平時一定要廣交當地朋友,新聞來源才會廣闊。

首位台灣記者中亞行 揭開六國十城神祕面紗

1991年底蘇聯解體,一分而為15個國家。1993年3月20日至5月4日,我奉社長唐盼盼之命,前往自前蘇聯獨立的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哈薩克等中亞五國,以及順路經過的亞塞拜然,近兩個月間單槍匹馬地進行六國十城實地巡迴採訪與報導,揭開這些被共產主義制度封鎖下,與世隔絕近一百年的社會與人民生活。

當時中亞五國獨立才一年多,傳統市集和百貨公司昔日熱絡的商人和貨品都憑空消失。原來是以往這五國對外經濟大多依賴莫斯科,如原是世界最大棉花生產國烏茲別克,長年來只管種植和採收,由前蘇聯負責外銷後再送錢回烏國,但一夕之間獨立,萬事起頭難,不僅雙邊交易要重新談判簽約,農夫收不到上季賣出棉花的錢,也無財力再買種子、肥料。我站在廣大草原上望著荒蕪、光禿禿的棉田,心中感慨萬千。

我在各國首都停留三天至一週,剛開始舉目無親,要想専訪次長級以上官員是幾乎不可能的挑戰。我先託旅行社引薦觀光、旅遊方面的官員,小國的官員往往身兼數職,我就這樣陸續見到亞塞拜然國務部長、土庫曼觀光文化部副部長、哈薩克對外經濟關係部第一副部長等。在烏茲別克實在無法見到官員,就往學術機構尋找,才在塔什干東方研究國立研究院找到願意受訪的教授。

在國外採訪,通訊是最大的問題,尤其這些國家長年封閉,對外聯繫極生疏,我甚至必須教他們怎麼做,如在亞塞拜然時,無法接通台灣的國際電話,我就請值機員從美國、法國等國家轉回台灣;在土庫曼沒有國際電話台,我就到文化部官員家中借用傳真機,計時付費,才得以順利發稿。作為記者,知道「變通」是最重要的。

此行除了報導中亞各國獨立後,觀光、經濟方面的實況與困境,也展現出中亞官員對國家經貿發展的關注。可惜的是,當時台灣媒體對中亞頗陌生,僅《自由時報》連載這6篇系列報導,但泰國6家華文報以半版彩色連載6天,中國使館剪報送回北京,引發了中國進一步強化中亞區域影響力。

幾年後,1996至1997年間北京政府在上海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與烏茲別克建立「五國會晤機制」,成為2001年6月15日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前身,也是第一個用中國大陸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工作語文限漢語和俄語,搶先取得中亞領導權,震撼國際。中共之所以如此懼怕中亞五國壯大,是因為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曾多次侵擾,並成立元明清朝代。

而我離開中亞五國屆滿30年,不知今日中亞情況如何?中亞民眾是否已深刻明白獨立的意義和代價呢?

駐泰17年 記錄李登輝晤泰王歷史時刻

因在土耳其兩任期滿,我在1987年調回總社。半年後社方派我接替泰國特派工作。

駐泰國期間,1994年總統李登輝在曼谷會晤當時泰王蒲美蓬,是1975年兩國政府中止邦交以來首次元首會面。李登輝訪泰的消息很早就傳開,但究竟能不能見到泰王?沒有人知道。2月14日,李總統乘專機抵泰國普吉島,當時台北媒體也飛到了普吉島。確定李總統専機次日飛往曼谷後,我就提早回曼谷。台北媒體人員卻因民航機沒有機位而無法在16日到曼谷,於是在曼谷僅有我與另一家派出兩組記者的電視台在曼谷採訪。

駐泰代表處對於李登輝會晤泰王消息完全封口,我到機場附近最大的旅館,見到滿滿的人群,包括我已知將與李登輝午餐的華僑領袖,才確定來對地方,並及時捕捉到李登輝搭乘泰王蒲美蓬派出的王室禮車,前往皇宮的畫面。

李登輝與泰王會面,是維持前總統蔣中正與泰王之間一直以來的元首外交。蒲美蓬自1963年應蔣中正總統邀請訪問中華民國後與台灣邦誼深厚,自1970年代開始,蒲美蓬推動「泰王山地計畫」,由我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輔會)每年派遣農業技師赴泰北指導,至1993年完成階段性任務;1994年國合會前身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海外會)接手執行此計畫,台泰之間的農業交流延續至今。事後分析,泰王山地計畫之所以繼續進行,應和李前總統的泰國行關連甚深。

儘管政府外交斷了,但雙方非正式的外交關係和經濟合作仍然可以持續。蒲美蓬終其一生未訪中共,是我們一直感念的;在泰王母親過世的時候,李登輝也派出女兒李安妮、女婿賴國洲致哀,這也是元首外交的表現。

登小鷹號訪戰鬥群司令 發出全球獨家

2000年總統大選前,台海情勢緊張,美國兩艘航空母艦回返日本時途經泰國,美方利用慶祝泰王后生日的國定假日,招待媒體參觀小鷹號。我在1999年8月11日登艦採訪,成為唯一獲准登艦的台灣媒體記者;發出全球獨家的〈美第七艦隊戰鬥部隊司令警告中共勿輕舉妄動〉報導,也意外成了當時台灣《新聞鏡周刊》第563期的封面人物,標題是〈登上艨艟巨艦 發出全球獨家〉。

美國第七艦隊戰鬥部隊司令吉亭少將親自出席小鷹號記者會,我抓緊機會詢問,小鷹號回日本的路徑上是否經過台灣海峽?吉亭少將直答,會經過台灣北部和東部公海,不是經過台灣海峽。

由於當時是國定假日,國際媒體外籍特派員多半休假,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艦巡航對外媒而言並不稀奇,當時在泰外籍記者也不會注意到台海問題。我當晚的發稿震醒了台北、曼谷兩地媒體去向美新聞組求證。由此可知,全球獨家重大新聞不一定是有意地挖新聞,除了勤跑現場外也要靠記者的高新聞敏感度。

1999年8月12日,郭芳贄拍攝的美國第七艦隊小鷹號,當時已駛離泰國,停在巴達雅附近海域。(中央社檔案照片)

回想特派時光 樂當無名英雄

我比屆齡提早一年在2010年初退休,回想過往採訪紀錄,分析得到結論:

一、全球獨家如中樂透?我卻中了兩次,更各獲得中央社嘉獎一次。我在大學時未曾選修新聞課程而在中央社土生土長,只有遵守中央社記者「隨採隨發」規定,就算新聞發生時是國定假日或週末,一般國際媒體特派員休假中,中央社海外特派員也會即時報導,成為「無假日媒體人」。

二、當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月成功,留下名句「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但寫這新聞報導的記者,沒人記得。同樣地,讀者只記得小鷹號航空母艦曾進入台海維持穩定,沒人記得是誰首先報導。海外特派員成為「無名英雄」。

三、鄧麗君意外逝世在泰北清邁的新聞報導刊出後,後續還要追蹤報導「家人抵泰」、「鄧麗君遺體迅速回台北」等。每則新聞作品「活」不到半小時,海外特派員實在是新聞作品的「快產作家」。

值此進入第二個百年的開始,歡迎有志參與國際事務的青年投入中央社海外特派員行列,更預祝中央通訊社繼續是世界五大國際通訊社之一,也是最可信的華人媒體。

1924年,中央社在風雨中起步,歷經淬鍊,轉身為國家通訊社至今。百歲紀念冊《中央社100年:自由永續之路》,收藏一世紀的記憶精釀,傳承時代故事、揭祕新聞現場,更在數百萬幀照片中精選123張經典呈現。邀您共同見證台灣的民主發展、自由永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