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把文物當人看 預防性保存更勝修復

2017/9/25 09:00(9/25 15: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巧手救國寶 故宮修復師系列報導(1)(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5日電)文物修復學問多,除毀損需要修復外,故宮登錄保存處處長岩素芬表示,平時的預防性保存更重要,就連展覽使用材質也要檢測,等同把文物當人一樣看待。

去年中國最火紅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10 月將在台灣上映,這支紀錄片拍的不是什麼大人物,而是隱身在博物館後的文物修復師。而在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也有為文物妝點的修復師,中央社策劃「巧手救國寶」專題,帶領讀者一窺修復師的日常。

「在我小的時候,故宮的郵票很出名,哥哥都會買,清明上河圖、有名的書畫都印在上面,那時雖然看不懂,但就是很喜歡。」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岩素芬提起對故宮的印象,是從一張3公分x4公分的小郵票開始。

孩童的岩素芬如果能寄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或許也沒能想到,在她拿到生物化學博士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進入故宮,這一待就是25年。

故宮各處室,多半是做學術研究及行政,登錄保存處也不例外,但更要動手做保存與修復。「做這行很棒」,岩素芬興奮地描述這份工作帶給她的成就感,「幫國家保存文物是一種使命感。」她說得滔滔不絕,彷彿前世就在養心殿造辦處做事。

其實岩素芬學理工的背景,並非和文物修復無關。1949年故宮文物運抵台灣後,長達15年存放在台中霧峰北溝,直到台北外雙溪故宮落成後,才將文物北遷,當時在北溝就有文物修復,但多半是針對書畫,最早在民國59年就成立科技室,強調用科學方法保存文物。

故宮登錄保存處有3個修復單位,器物、書畫與古籍,民國104年因應故宮南院成立,又再成立織品修復室,目前一共有12名修復人員,以今年度故宮編列的修復預算,包括經常門與資本門才新台幣547萬元,平時只能針對要展出的文物做修復,像是「乾隆御筆詩經圖」的木匣,要不是為了年底的展出,恐怕被修復的時辰要往後延。

「所以平常的預防性保存就很重要」,岩素芬說,預防性保存除了最基本的恆溫、恆濕、防蟲之外,空氣污染檢測、燈光偵測、裝潢的用料會不會釋出酸性、建築有沒有釋放氨,這些都要考量,「對人會有影響的東西,對文物也會有影響。」等同把文物當成人一樣看待。

岩素芬說,剛進故宮時,她是少有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員,當時書畫處要製作一個保護文物的藍色布套,派她去做布套的物理分析,不會的就到圖書館找資料,一邊研究、實驗找答案。

在文物保存領域工作25年,岩素芬看過不少修復師,她認為,要成為修復師的條件,除了手要巧、要有熱忱,再來就是專業,「文物醫生」面對不會說話的病人,要先仔細觀察外貌,才能對症下藥。

以這次故宮向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借展的「青花柳葉鳥紋盤」,在展示櫃中滑落破裂,可以選擇的修復方式包括有中國傳統的「鋦釘」或使用黏著劑等方式,最後日方決定以日本傳統的「金繼」修復,以薄力粉與生漆調和為黏著劑接合三塊斷片,留下一道漂亮金繼痕跡。

岩素芬說,「每一個處理都會成為歷史的一部份」,把文物修復到看不著痕跡,是商業型的做法,以現行博物館學界修復倫理,強調「修舊如舊」,越少的修復越好,保留最多文物原來的材質、結構、修復痕跡,可作為日後研究藝術史、工藝技術史等所用。

「在故宮工作真的很有意義」,說到在故宮25年資歷,岩素芬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畢竟做文物保存是冷門的行業,偶爾也只能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遇到同行,才能說著彼此都懂的語彙。

台灣目前也只有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等大學設有文物修復相關科系,但學生畢業後,職場上又少有文物修復師職缺,像故宮內部設有文物修復師的博物館單位不多,再加上博物館編制的修復經費也少,還願意從事修復這行,也算是「稀有動物」了。1060925

★更多文物修復師專題報導:
曾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他怎麼看台灣文物修復環境?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老師父帶徒弟修古書 傳統現代技法齊出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