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

發稿時間:2023/09/15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全新增訂版)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全新增訂版)
作者|上野千鶴子
譯者|楊士堤、Miyako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23/09/20

厭女症(Misogyny)指憎惡、仇視女性,對女性化、女性傾向與特質抱持蔑視與厭惡的行為或心理。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剖析日本社會「性」與「性別」相關議題,各類文化所產生的厭女情結,文庫版增補更深入#MeToo,探討性騷擾有什麼問題?對AV女優的「敬蔑」矛盾情緒來自何處?最後,從厭女的洗腦脫身後的自己是誰?若自我是根據洗腦裝置而建立起來的,不就得全盤否定過去的自己了嗎?讓我們跟著上野千鶴子,一步一步深入思辨,探討自我。

內容節錄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性騷擾是有什麼問題?

  性騷擾的問題在哪裡?「性騷擾是侵害人權之不法行為」的法理已經確立了。那麼受到侵害的是什麼人權呢?「違反受害者意願、具性意味的言語與行為」侵害的是人權中的「性自主權」[1]。而真的僅限於此嗎?性騷擾所引發的不舒服,用「人權侵害」一詞也難以盡述,當中有更深層的依據。

  性騷擾是性別的實踐。把擔任專業人員或研究者的女性,化約成她們性別的屬性,對她們說「妳就是個女人」、「反正女人就是這樣」、「給我等著」以誇示自己的權力,藉此來確認身為男性的認同,這就是性騷擾的核心。

  女人是什麼呢?就是指「不是男人的人」。相對於作為主體的男性,作為客體的女性,是為了男性的慾望而存在的。女人存在是為了挑起男人欲望,是誘惑者,所以她們的價值是用「有多能讓本大爺我心癢癢」來衡量的。相反的,「激不起本大爺我慾望的女人(醜女或老女人)就沒有價值」。女性總是受到男性眼光的評價。

  女生是什麼時候成為女人的呢?關於少女的青春期始於何時,心理學家小倉千加子給出相當卓越的定義(小倉,二○○一):不論年齡大小,青春期是從「少女自覺到自己的身體會成為男人的性對象」開始的。

  如果你問我,說人家「妳好漂亮」也是性騷擾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男人在比較這個女人美那個女人醜的時候,就是站在「估價者」(評價者)那一方。評價女性的是男性,被男性賦予價值的是女性。也有人表示:也是有女人在給男人估價啊。然而集體性的價值賦予,而且是集中在性方面的價值賦予,是壓倒性地屬於男性那一方的性別實踐。男性藉由這個實踐,一再反覆確認自己是站在優位的性別,並透過該實踐提出宣告,要「不是男人的人」懂得自己的分際。

  相反的,女性是到什麼時候不再是女人的呢?無法再「挑動男人慾望」的時候。也就是變成歐巴桑的時候。自民黨的長尾敬議員在推特上貼文,說那些二○一八年四月二十日向財務省提出抗議的在野黨女性議員「這些人是幾乎不會被性騷擾的人」,實在沒有比這更性騷擾的發言了。因為他其實就是在表達「一個女人還能挑起自己的慾望才有價值」這種含有性別歧視的言論。

  順帶一提,很多人認為性騷擾受害者都是年輕漂亮的女性,但事實指出,這完全是神話。在現實當中,女性會成為受害者,無關乎她們的年齡、外表與體型。因認知障礙入住照護設施的女性也好,養護中心裡臥床不起的年長女性也好,都會成為性騷擾的受害者。「性騷擾或色狼只會找年輕漂亮的女孩下手」這類的神話,也是「專以男性視角來評價女性」的男性優位結構再現的效果。

  將本書讀到這裡,應該比較容易理解這就是厭女的構造。加害者做出性侵性騷擾的行為,並非出自性慾,而是出自厭女。厭女,是為了用「不是女人」的標準把男人區分出來的,確立認同的必要條件。受害者常常會掉進一種陷阱,就是「如果妳站出來指控性騷擾,別人會覺得妳是在炫耀自己很有行情」,相反的,一旦站出來指控性騷擾,也會有些渣男會說「妳還當真了啊?也不照照鏡子看看妳自己的樣子」來脫罪。兩種手法都是由男性來分化統治女性所形成的結果,相當常見。前者是對美女植入「妳是被揀選出來的是特別的」的思想,後者則是向醜女宣告「妳在性方面是沒價值的」。用這樣的方式遭到孤立與分化的受害者們,會保持沉默。然而這兩者不過是一體兩面。這跟不把妳當同事、專業人員、工作伙伴,公開表明在他眼中妳只有「性方面的價值」,根本是一樣的。這個瀰漫著厭女的社會,逼得那些「完全都沒遇過色狼的女生」不得不以自己沒有性方面的價值而感到羞恥。性騷擾就是一再反覆地讓社會上的厭女變得更加明顯。

[1] 性自主決定權;性同意權,是具人權性質之基本權。意即可自由決定是否發生性行為、性行為之對象以及如何發生性行為等。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