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BNT疫苗談判轉折點 新聞稿「我國」改台灣仍破局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張茗喧台北27日電)台灣與德國BNT武漢肺炎疫苗談判至今未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首度透露德國BNT談判轉折,是今年1月8日雙方對於簽約新聞稿中「我國」兩字意見分歧,才成破局關鍵。
陳時中今天在下午記者會表示,各界都一直在放話要自己買疫苗,但買疫苗是很嚴肅的事,以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為例,首先要考慮有沒有原廠授權,若有才可能談,若都沒有原廠授權,政府單位仍以正式文書為主。
陳時中說,其次,輸入廠商是誰也很重要,所有藥商都明白輸入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程序,「大家都用嘴巴講,沒有照正式程序來」,讓指揮中心很困擾。
陳時中說,疫苗談判很早就開始,其中各界關注的德國BNT疫苗去年8月20日就開始談。這段期間除政府與其來往外,也有其他代理廠商洽談過,但都沒成功,直到去年11月11日展開視訊會談。
陳時中表示,當時台灣還沒有緊急授權,專家也提出很多意見,BNT藥廠終於在12月31日提供最終版本合約內容,也經雙方確認同意,指揮中心今年1月6日呈報行政院核定購買,以電子郵件回覆簽署過合約掃描檔案,並回傳BNT藥廠。
陳時中說,雙方因「保密協定」在1月7日討論公佈採購成功的新聞稿披露限制,進行意見交換,台灣也提供原本擬定好的新聞稿,在1月8日下午4時53分根據BNT藥廠要求調整新聞稿,對方也確認過且對新聞稿沒意見,「原本向全民宣告合約已成」。
不料,同天晚上9點多,BNT藥廠又改口,突然要求調整新聞稿中的「我國」兩字,希望改為「台灣」,陳時中說,衛福部疾管署從善如流在1月9日下午2時多將新聞稿內容改為「台灣」。BNT藥廠在1月15日卻突然要求重新評估疫苗量、調整時程,合約時程就是這樣延後數週。
陳時中說,簡單來說,BNT的這份合約其實都敲定好了,卻感受到「雙方在談的時候,不是因為合約內的問題,而是合約外的問題」;這份合約在國際角度而言,已經成立在即,只差交換合約,最後一刻卻硬生生被擋下來,至今都沒結果;現在無法預先說明採買狀況,就是擔心最後一刻生變。
陳時中說,各界都很熱心想協助買疫苗,但實際上相關程序需要時間,「要就趕快來」,不要等到疫苗供應相當充分了再來談;未來疫苗提供、配送量很大,至少有3000萬劑,也有開口合約,即便疫苗進來慢,但已經要進來,如何有效施打、建構台灣民眾免疫力,是現階段最重要工作。(編輯:陳仁華)1100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