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後浪與愛國 抗疫敘事下的中國青年圖像
推薦閱讀
在這部長約4分鐘的短片中,現身演講的是中國實力派演員何冰,52歲的他以「前浪」的身分勉勵年輕人:「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指人類數千年累積的知識、智慧和藝術,是為年輕人準備的禮物;年輕人也享用科技、文化等現代文明的繁榮。
何冰說,「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並向年輕人的專業和自信致敬,「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慷慨激昂的演說,配上年輕人多采多姿的生活片段,這部短片很快便在網上瘋傳,截至6日,已經有136萬人觀看影片,轉載數也來到87.3萬。許多網友被影片所振奮,34歲的社工小丁(化名)在微信朋友圈上轉載影片寫到:「熱血沸騰,少年強則中國強」。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影片中的情節,和年輕人的真實生活相去甚遠。「他們環遊世界、跳傘潛水,有多少年輕人能過上這樣的日子,」26歲的行政助理麗麗(化名)在朋友圈上寫到,「現實是,我們要面對高房價低工資的壓力,還要面對沒有戶口,就沒辦法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落地生根的難題」。
今年「五四」,中國官方則強調青年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的抗疫貢獻,官媒中央電視台在晚間黃金時間播映一連串的特別節目,邀請曾赴武漢支援的醫護人員現身說法。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也在當天發出賀詞,指全國各族青年響應黨的號召,投身疫情防控的戰役,展現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並勉勵中國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投身強國偉業。
在近年中國官方的論述中,五四運動的內涵只剩下愛國,當年學生所追求的民主和科學精神,都已甚少提起。
北京大學當天舉辦了紀念「五四」101週年的聯合升旗典禮,會中主持人開宗明義地說:「一直以來,北大青年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牢記黨的囑託,立志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圓夢新一代」。
在舉國歡慶青年節之時,3名「端點星」的年輕志工仍因備份遭刪除的疫情報導,被警方拘禁。而不久之前,包括李文亮在內的8名「吹哨者」,也因為披露疫情而遭訓誡。
有網友就說,「五四」後的101年,中國依然沒有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則要為政權服務;唯一的驚喜,是得到了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WHO秘書長)先生」。
眼下的中國青年,有著歷史上最富足的物質生活。他們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卻不被鼓勵維護自己的權利;他們有機會接觸最多元的思想,卻面對著逐漸緊縮的言論空間。
「後浪」影片播出後,網上流傳的一篇「獻給老一代的演講」,文章模仿何冰的演講,對「前浪」們說:「你們有幸,遇見那段短暫的開放時代」,「意識形態帶來的對立和封鎖被打破,你們終於可以『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管他『姓資』還是『姓社』,你們幾乎擁有過,我們如今夢寐以求的權利,接近自由的權利」。
「五四」的精神究竟是什麼?而這些精神該如何實踐?這些問題,只能留待中國青年來回答。(編輯:張淑伶)10905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