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寶寶噴流帶磁場 中研院領先全球觀測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9日電)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副所長李景輝團隊透過ALMA望遠鏡,領先全球觀測到恆星寶寶(原恆星)的噴流帶有磁場,證實了科學家的推測,讓探索恆星行程謎團更進一步。
科學家一直想揭開恆星形成的神秘面紗,但過去受限於天文望遠鏡的解析度,許多模型停留在理論推測,無法直接透過觀測證實。直到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出現,透過它的超高解析度和靈敏度,科學家得以一步一步探究宇宙奧秘。
「ALMA的超高解析度,如同在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能把台北101上的一元硬幣看的清清楚楚。」李景輝研究團隊鎖定英仙座中的原恆星系統,它的年齡僅約1萬歲,是非常年輕的「恆星寶寶」。
研究團隊去年首度捕捉到原恆星系統的塵埃吸積盤,就像是恆星寶寶正在吸食「塵埃漢堡」一樣,在不斷的餵食之中逐漸長大。
但這樣的發現,無法滿足團隊的研究慾望,他們進一步探究「餵食」的過程,去年成功觀測到轉動的「噴流」,將吸積盤內緣過剩的角動量帶走,讓周圍的物質可以更容易向內集中,彷彿恆星寶寶一邊咬漢堡,一邊射出高速旋轉的子彈。
而最新觀測更證實,上述「噴流」帶有磁場,結構可能是螺旋狀。李景輝表示,團隊透過ALMA望遠鏡,拉進到最靠近中心原恆星約700AU(天文單位)的內圈,偵測到藍移側區塊有氧化矽分子線的偏振,偏振度約1.5%,方向與噴流軸約略一致。這偏振是由Goldreich-Kylafis效應造成,因而確認噴流中有磁場存在。
李景輝表示,觀測確認了天文學家提出的理論模型,進一步揭露恆星寶寶的「餵食」過程。不過目前還無法得知,噴流的磁場是來自於何處。
參與研究的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賴詩萍表示,銀河系有那麼多的星星,天文學家卻一直無法完整做出一個恆星形成的模型。許多研究只停留在理論階段,而李景輝團隊找到了一個關鍵現象,證實早先提出的理論。
上述論文於11月10日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獲得國際重視。所觀測的原恆星系統「HH 211」,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相關資訊可參考中研院網站。(編輯:張芷瑄)10711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