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美日2學者共享 研究免疫療法抗癌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今天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對研究免疫療法抗癌的突破發現。他們兩人也都是唐獎首屆生技醫藥獎得主。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諾貝爾大會在聲明中表示:「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向我們展示,抑制免疫系統踩煞車的不同策略可以用在治療癌症。」諾貝爾獎獎金達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87萬元)。
德克薩斯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教授艾利森研究發現,免疫系統中有種蛋白質的功能就如煞車一般,如果能放掉煞車,就有可能釋放免疫細胞攻擊腫瘤。
艾利森2015年受訪時曾表示,投入癌症研究一大原因來自親人的離世。艾利森的母親在他11歲時死於癌症,哥哥58歲時死於攝護腺癌。「他們都死得太早,死得太痛苦,他們都經歷了很痛苦的癌症治療過程。」
艾利森說,既然免疫系統可以自己對抗疾病,為什麼不能用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於是,他投入30多年的心力,不斷走出舒適圈,到奧斯汀、柏克萊、史丹佛等大學做研究,為了讓免疫療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更到紐約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取經。
免疫治療提供新的可能,艾利森說,化療或標靶藥物的問題在於腫瘤不穩定,免疫系統本身可以消除腫瘤且有記憶力,在基因突變的過程中,T細胞能偵測到這些突變的產物。另外,免疫系統具有適應力,只要知道如何調節免疫機制,就可發揮強大的力量。
談到堅持下去的動力,艾利森表示,第一是因為好奇心,第二是因為真的很想要比別人先知道、先發現。他喜歡當第一個「我弄懂了!」的人。接下來他會想,他很幸運可以發現這些新事物,應該怎麼去運用這發現去治療疾病、幫助他人。
本庶佑自1984年在京都大學任教迄今。根據諾貝爾獎官方推特介紹,本庶佑發現一種免疫細胞蛋白質,並揭開藉由不同作用機轉,這種蛋白質也可以扮演剎車。以本庶佑的發現為基礎的療法證明在治療癌症方面有驚人的效果。
本庶佑是21世紀免疫醫學的先鋒,開創了日本的基因研究,於1992年發現關鍵免疫因子PD-1,歷經20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找到最新的癌症治療方法「免疫療法」,治癒無數癌症病患。
2013年癌症免疫療法登上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封面,獲選為當年度科學突破之最。除了在生技醫藥上的成就,本庶佑也是位充滿哲學思想的科學家,他欣賞中國道家「渾沌」的概念,藉以思考天地宇宙,發現無限的可能。
本庶佑是開創日本基因研究的先驅,獲得日本學士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等榮耀,是2012年德國醫學最高獎羅伯.柯霍獎的「柯霍獎」得主,2013年獲得日本文化勳章,2014被遴選為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得獎人。(譯者:陳昱婷、劉淑琴/核稿:林治平)1071001
諾貝爾醫學獎 美日2免疫學家共獲殊榮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日綜合外電報導)2018年諾貝爾獎今天揭開序幕,醫學獎得主率先揭曉,由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殊榮。
艾利森和本庶佑也是第一屆唐獎生醫獎得主,得獎理由也是肯定兩人對「免疫療法」有重大貢獻。
去年美國科學家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楊恩(Michael W. Young)憑藉研究控制多數生物睡眠週期的內部生理時鐘,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今天公布醫學獎得主後,2日和3日公布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5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8日揭曉,為2018年諾貝爾頒獎季畫下句點。
由於「#我也是」(#MeToo)運動揭發的性醜聞影響,今年將是70年來文學獎首度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季,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延後,並與2019年的文學獎一同頒發。(譯者:陳昱婷/核稿:林治平)10710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