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MeToo到反娘中國性別平權道阻且長
今年初開始,中國校園、知識圈、公益界,乃至宗教界,接連有女性出面揭露曾遭性騷擾或性侵,涉事者不乏形象良好的公眾人物。一時之間,中國版的#MeToo運動擴散延燒。
一起起事件,並未促使中國政府做出積極回應,反性侵和反性騷的#MeToo運動更成為網路禁詞。
在多元性別議題上,中國現況同樣不容樂觀。微博今年4月一度查禁同性戀內容,近來網路上更熱衷討論男性陰柔化議題,譏諷「少年娘則國娘」,「反娘化」情緒升溫。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雖然出面發聲,呼籲「尊重包容」,卻也強調「性傾向不應該成為少數人嘩眾取寵的內容」、「過於沉迷陰柔之美就需要矯正」,顯見官方態度仍然保守。
北京同志中心計畫主管蔡瑤先前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分析,中國大陸缺乏類似台灣多元性別教育的政策,無法在校園中宣講。原本,非政府組織(NGO)能透過自媒體傳播普及多元性別教育,但當局加強管控網路言論,無非不是件棘手的問題。
她表示,由於NGO缺乏與政府部門對話的管道,推動相關性別平權、多元性別的相關立法確實有很大困難。「我們永遠不知道底線在哪裡,不只我們不知道,政府部門也不知道底線在哪」,因而延伸許多過度自我審查問題。
雖然官方態度曖昧不清,但仍有許多案例顯示,中國推動性別平權,尚有「牛步前進」的跡象。
例如,在2016年的兩會期間,中國中央電視台英文頻道曾播出10多分鐘的新聞節目,介紹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保護多元性別族群(LGBT)權利的提案。
這名提案的人大代表便是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系教授孫曉梅。她日前在北京出席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中國代表處舉辦的座談會時坦言,性別平權的問題可能還需要再過10年,才會慢慢解決。
她表示,一些官方學者、研究機構目前仍持續進行中國大陸境內的多元性別及跨性別調查,發覺40歲以下的民眾普遍都能接受、認同,但再年長一些的人便不是特別認同,「讓他們接受會是一個過程」。
對此,孫曉梅認為,當局與學界現階段必須加強培訓立法、司法機構人員,並且出版更多通識宣傳書籍,讓民眾能逐漸建立對多元性別、性別平權的認識。(編輯:楊昇儒)1070822
延伸閱讀》#MeToo成禁詞 陸民改「俺也一樣」仍碰壁
延伸閱讀》微博微信被封 獨立媒體女權之聲:中國恐懼引發政府#MeToo
延伸閱讀》特派專欄 #MeToo之後法國社會反思調情拒騷擾
延伸閱讀》女性的危險國度 印度第1美國第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