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旅行法順利推動生效 天時地利人和

2018/3/18 08:33(3/18 08: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17日專電)美國總統川普以簽署「台灣旅行法」方式,讓美國再度有以台灣為名的法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會長郭正光形容,「天時、地利、人和」是台旅法順利推動生效的助力。

郭正光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時難掩欣喜,他說,FAPA以「草根外交」推動台美關係有更多正面發展多年,而早在2015年,台灣旅行法就在美國國會得到眾議員的支持,但當時僅在眾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旅行法這次捲土重來、立法效率及白宮的明確態度,讓他感受大不同。

他認為,美國國會瀰漫著對中國的疑慮與不滿,是現在的主流氛圍,這除中國自身在南海及東北亞的作為之外,中國外交在美工作,尤其是對國會部門的做法,反而助推台灣旅行法一把。

旅居德州的郭正光回憶,總統蔡英文去年過境休士頓,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和其他德州選出的聯邦眾議員都收到中國大使館來信,要求他們不要見蔡總統,他指出,克魯茲後來不但高調見蔡總統,還明白告訴中國,美國人自己有權決定在合適的地方見什麼人。

中國在美國國會運作的「反效果」,對台灣旅行法的操作方式,更讓美國媒體咋舌。

華盛頓郵報曾報導,去年8月,提案支持台灣旅行法的兩黨參、眾議員都收到中國駐美大使館來信,警告國會若通過法案,會給美中關係帶來「嚴重後果」。

若以中國的口頭禪「不要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來反思,北京對美國國會立法程序,不但說三道四,甚至到了出言恐嚇程度,北京若懂得同理心思考美國民意代表的感受,就不會成為「台灣旅行法」的最佳助攻者。

原本外界多預期,川普會選擇讓法案「自動生效」,然而,白宮最後決定以「總統簽名」的方式,讓台灣旅行法成為法律,這一動作,也表達川普政府的清楚態度。

不過,三權分立的美國,不管白宮主人怎麼換,國務院仍是美國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門關鍵機構,國務院在法案送交白宮前就表明清楚立場,盛讚台灣的民主成功故事,是世界正能量,也贏得美國的尊重與支持,也不忘提醒,美國行政部門和國會各自獨立,制定外交政策各具重要作用,但互不控制,也不能代表對方發言。

外交語言的弦外之音說給台灣聽,也說給中國聽,而行政部門的謹慎行事,是不分台灣、美國政府部門的共同特色,儘管在眾院提案的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批評,美國行政部門的自我設限「荒謬」、「侮辱人」,但要說行政部門都沒推動改變,並不公平。

回顧過去,前總統柯林頓政府1994年提出「對台政策檢討報告」前,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的名稱叫「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駐美國代表處」。後來檢討報告在國會壓力下提出,儘管美國內部政策指引放寬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副處長能赴外交部洽公,但台灣的駐美代表,仍無法進入國務院。

到了歐巴馬政府時代,儘管時任國務卿凱瑞未在2014年按國會要求再次提交對台政策檢討報告,台美關係2015年又因「雙橡園升旗」事件出現小波折,然而,歐巴馬政府仍務實地給予台灣駐美外交人員和各國派駐華府外交使節團同等待遇,駐美代表處所有同仁經歷多年的差別對待,開始全面使用由國務院「外交使節團辦公室」核發的外交車牌。

另外,沈呂巡也曾於2015年低調進入國務院參與抗伊斯蘭(IS)同盟會議,去年3月,美方更讓駐美代表高碩泰公開在國務院內亮相,與當時的國務卿提勒森同台,美方這一動作,已突破自身政策指引,更不要說台灣的國防部駐美官員,早就能進入五角大廈與美方官員洽公,這除了是美國給予台灣應有的尊重,當然也出於美國自身利益考量,對於中國的抗議,美國自有堅定立場。

AIT前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2016年就曾語重心長地說,他對美台之間往來得「低調、靜悄悄」,台灣有被「視而不見」的沮喪,完全感同身受,他也分享個人經歷提到,作為美國外交官,都是想盡辦法和負責的國家深化關係,但負責台灣事務,卻得清楚了解美台之間「哪些事情不能做」,過去派到台灣工作甚至得先退休,不具官方身分。

他認為,美台關係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方式,大環境的時空背景仍是最重要考量,他當時也表示,什麼樣的特定訪問可或不可行,台灣哪一個層級的官員可以訪美,最重要的還是要問,這一訪問對台灣及美國是否有利?同時還要考慮到如何減少來自北京的負面反應,美國最終還是會依當時情況,視個案處理。

當前大環境,美、中一觸即發的緊張關係,外界多認為貿易會是第一張骨牌,而夾在兩強之間的台灣,要如何應對「兩大之間難為小」?在樂見「台灣旅行法」生效後,台灣所面臨的艱難挑戰,必須要廣交美國各界所有朋友一起應對,才能事半功倍。(編輯:紀錦玲)1070318


延伸閱讀》川普簽台灣旅行法意涵 學者這麼解讀
延伸閱讀》蔡總統推特感謝川普簽台旅法 盼深化合作
延伸閱讀》台旅法生效 陸外交部:向分裂勢力發錯誤信號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