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文化+」元旦登場 首發吳念真的人間條件

2017/12/31 09:21(2018/1/1 08:2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31日電)導演吳念真日前率領綠光劇團展開《人間條件一》的全台戶外巡演,在高雄掀起萬人空巷的熱潮,中央社將於107年1月1日起推出,首期封面故事專訪這位被視為「最有溫度的台灣歐吉桑」,暢談他的劇場堅持,以及台灣表演團體「風裡來浪裡去」的演出能量。

「文化+」是中央社在宣示加強文化新聞質量並進後的升級版,試圖在日常的文化新聞之外,透過深度企劃的專題報導觸動大眾對文化的思考、想像和討論。甫於30日榮獲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的吳念真,與其膾炙人口的國民戲劇《人間條件》系列,因而成為「文化+」創刊號的主題。

儘管文化是生活的靈魂,但文化新聞及相關議題討論卻在公眾平台上逐漸黯淡,中央社策畫推出文化雙週報,期盼藉由文化「普拉斯」拉開台灣媒體探討文化新聞、事件及現象的序曲。未來的「文化+」雙週報,每期都有特別製作的封面故事及專欄、出版訊息。

其中「台語文進行式」專欄,希望透過藝文人士、政府官員、學者專家,乃至各領域工作者的深度訪談,了解台語文在台灣的發展現狀,當前的台語文是否面臨危機甚至正在衰敗?台語文傳承對這塊土地上生活著的你我和這個國家,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首期「台語文進行式」專訪知名音樂創作者陳明章,細聽他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歌」,如何激昂地闡釋台語文的強大文化性和生命感,並且在過去30年來如吟唱詩人般地傳遞台灣的溫度,感動無數人心。

期許以筆探詢文化的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在「關於文化+」一文前言中,引用台灣不同品種蕃薯的育成過程,比喻台灣社會的文化成長。他說,前人找到好物,後人依次成熟的接棒,繼續在現有的基礎上摸索,才能尋找到更合宜的未來。

劉克襄表示,「文化+」就以此意念為基礎,針對當今台灣各種藝文影劇、信仰風俗、史蹟建物和時尚風潮等等文化樣態,試著擷取新穎的視野,廣泛面向的報導,分享更多樣的生活面貌。1061231


延伸閱讀》獲政院文化獎謙稱「不應該是我」 吳念真要將獎金捐出助弱勢
延伸閱讀》80歲仍創作不輟獲文化獎 畫家謝里法:畫到老、畫到死
延伸閱讀》年度十大藝文新聞 林懷民宣布退休奪冠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