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顏若芳提磨平都市計畫樁位點 專家急阻止

2017/5/14 12:28(5/14 12:4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14日電)台北市議員顏若芳建議應清查移除「人行道絆腳石」,避免用路人受傷;土木專家今天表示,這些都市計畫樁位點是測量的重要依據,「萬萬不可移除」,且設置位置不會影響民眾行走。

顏若芳昨在臉書上發文詢問,民眾在路上是否走路常常踢到一顆圓圓的小東西,如同「人行道絆腳石」?質疑政府常設立一些東西會造成民眾受傷,要求若這些設施已不需要,應全面清查移除,也呼籲身受其害的民眾向她投訴。

然而,不少網友在該則貼文下留言表示,這些圓形物體是「都市計畫樁位點」,是土地開發、確定界址、建築線甚至路寬的重要測量依據,現在用不到不代表以後也用不到,更有人直言「土木系看到這篇會中風」。

達欣工程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陳士修表示,都市計畫樁位點內含座標點,包含所有建築線、建築物的地籍資料,以及捷運、橋樑、地下隧道等公共工程,甚至鄰房爭議或界線爭議,都是以此為基準來進行測量,可說是「地表上的基準」。

陳士修認為,都市計畫樁位點「萬萬不可移除」,一旦移除後,日後若要用到,不僅政府單位要派人重新確認,更要花費額外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對於需要使用的民眾而言也相當不方便。

陳士修更強調,都市計畫樁位點體積小,幾乎與地面平行,設置時也已考慮到用路人便利性,因此多半設置在人行道邊緣而非中間,盡量不影響民眾為主;相較之下,人行道上常見的電力箱或電信箱反而更容易影響民眾行走。10605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