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恐攻場所無所不在 不再有安全之地

2016/3/27 11:34(8/4 16:1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歐洲恐攻危機專題之一(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布魯塞爾27日專電)從波士頓馬拉松、巴黎的演唱會與足球場,到布魯塞爾的機場和地鐵,恐怖分子手法不斷更新,技術越來越精良,攻擊場所滲透進日常生活,民眾離免於恐懼的自由愈來愈遠。

22日週二大清早8時,正是許多人外出準備上班的時候,卻傳來布魯塞爾國際機場與地鐵站連環爆炸的恐怖攻擊事件,造成31人死亡,超過300人受傷。這場恐怖攻擊再次喚醒國際對恐怖攻擊的悲傷記憶。

過去3年從美國、法國到比利時,西方國家接連遭遇恐怖攻擊。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攻擊對象是參加賽事的選手與觀賽民眾、去年1月的巴黎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死傷的是週刊編輯部門,同年11月巴黎恐怖攻擊遇害的是去聽演唱會或是去看足球的觀眾,以及咖啡館裡享受週末的民眾。

這3場恐怖攻擊之後,擔憂的人或許還能告訴自己,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乖乖留在家裡,就能保一己平安。

但布魯塞爾的恐怖攻擊擊碎了這樣的自我催眠。或許你可以選擇不出國工作、開會或觀光,但上班必要的地鐵通勤卻是怎麼也躲不過,何況恐怖分子冷血到選擇最為繁忙的上班尖峰時刻,即使想躲也躲不掉。

許多人想問,到底為什麼?這些無辜民眾到底犯了哪些戒條,讓他們得遭遇這樣慘絕人寰的攻擊,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

回頭檢視這幾起恐怖攻擊,答案呼之欲出。宗教衝突與社會融入,是近幾年來恐怖攻擊最重要的啟動因素。

波士頓馬拉松攻擊的兄弟檔是來自俄羅斯車臣的新移民,因為不滿美國的中東政策鋌而走險,查理週刊攻擊嫌犯則是不滿週刊長期嘲弄伊斯蘭精神領袖穆罕默德,至於去年11月的巴黎和這次的布魯塞爾恐攻主嫌,則是被伊斯蘭國(IS)吸收的恐怖分子。

這些嫌犯中不少人在年少時是運動好手、品學兼優的學生,親友甚至認為他們對伊斯蘭教不甚虔誠,是個深受西方文化洗禮的年輕人。但這些人最後卻因為初入社會連遭歧視,無法融入主流社會,或是因為犯下小奸小惡,留下案底,轉而向宗教求援,進而成為被吸收的恐怖分子,其中不乏哥哥帶弟弟的兄弟檔。

因為曾經愛過卻被拋棄,這些人對社會的恨更甚於一般邊緣人,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也要讓西方社會付出代價。隨著西方國家對恐怖攻擊加強戒備,這些恐怖分子選擇的攻擊場所也越來離不開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恐攻陰影如影隨形,達到了恐怖組織的目的,卻也讓一般民眾再也找不到一個安全之地。10503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比利時社會分歧嚴重 中東移民融入難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