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審查裸體作品有先例 米開朗基羅也遭殃

2016/1/27 22:04(1/28 13: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特稿)為了迎合伊斯蘭文化,羅馬博物館在伊朗總統羅哈尼來訪時,遮掩了館內裸體雕像,引來審查藝術的批判。然而,在歷史上,大師如米開朗基羅與馬奈的裸體作品,也都難逃審查命運。

羅哈尼(Hassan Rouhani)訪問羅馬卡皮托里尼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時,看到了許多薄板,為了避免貴賓不適,館方遮蔽了裸體雕塑。迎合客人的舉措,被批評是貶抑自身文化、審查藝術。

即使裸體雕塑、畫作在西歐隨處可見,但審查仍舊存在,文藝復興大將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傑作「最後的審判」,也曾經遭殃。

大師毫不掩飾畫出人物的生殖器,讓一些天主教人士感到不安,尤其是在教廷最重要的場地「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竟有著「褻瀆神」的形象,不過當時的教宗尊重了原創。

米開朗基羅在1565年去世後,達伏特拉(Daniele da Volterra)開始為畫中人添上褲衩、無花果葉等「遮羞布」。16世紀時,甚至有教宗想毀去這些「不道德」的畫作,幸而被許多畫家阻止。

1980年開始的修復工作,歷經14年才完工,為尊重大師原創,才褪去畫中人的遮羞布。

被視為印象派先鋒的法國畫家馬奈(Edouard Manet)勇於挑戰禁忌,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都因為畫中裸女而遭到巴黎的畫廊拒絕展出。

義大利畫家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1920年在巴黎去世時,年僅36歲。他的作品風格鮮明,人像造型優雅,女主角的鵝蛋臉嵌上眼洞像是含住深不可測的悲傷茫然,被稱為是「讓靈魂無所遁藏。」

莫迪里亞尼的生活窮困,但身後畫作卻是價值連城。「側臥的裸女」(Nu Couché)去年拍賣時以1.7億美金賣出。然而,1917年他展出這批畫作時,巴黎警察指責傷風害俗,查封了展覽。1050127

※你可能還想看:
有圖有真相!伊朗總統訪義大利 羅馬博物館幫裸體雕像遮羞
遮裸體雕像迎羅哈尼 遭批無助西方與伊斯蘭文化對話
義大利掩蓋裸體雕像迎賓 伊朗事先不知情
不准小美人魚裸體 臉書禁丹麥國寶照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