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或退場 少子化大學殊死戰
大學轉型退場專題1(中央社記者陳至中、許秩維台北3日電)苟延殘喘、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退場;或背水一戰、在谷底力拼轉型翻身。少子化的浪潮下,台灣大專院校正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生存戰,不創新就等死。
民國103年2月13日深夜,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的網站上,悄悄貼出由代理校長謝捷晃、董事長洪嘉聰署名的公告,校方宣布已研擬停辦計畫。寥寥幾個字,敲響了台灣大專退場的第一槍,半年後,同樣位於屏東縣的永達技術學院,也傳出停辦的消息。
一所大專院校的退場,並非突然,往往歷經數年的招生不良、苟延殘喘,教師們在減薪、欠薪下被迫勒緊口袋,還得強忍淚水面對已屈指可數的學生,每一堂課都是難以抹滅的傷疤。
一位不願具名的前永達教師回憶,在永達的最後幾年,學術研究費打了7折又7折,相當於硬生生少了1/4的薪水。學校減薪的消息經媒體披露後,招生更加不易,更痛苦的是周遭親友的關切,「真的會把人逼瘋!」
永達停辦前的最後一個學期,許多教師已被逼退,剩下的教師被迫扛起所有課程,身為講師的他,最高紀錄一週得上22節課,幾乎比中小學老師還多。
「有時學生問起減薪的事情,我總會叫他們好好上課,不希望學校的事牽扯到學生身上。」然而,學生終究受到牽連,永達宣布停辦後,還沒畢業的人,被迫轉學到鄰近大專。他的一位學生,為此凌晨5時就得從家裡出發到高雄,晚上又得趕回屏東打工兼職,最後實在念不下去,只好中斷學業。
高鳳、永達的案例,迫使教育部更改政策,退場學校從舊生全數轉學安置,改為「原校畢業」優先,學生不動,師資不足的部分,由鄰近典範科技大學、頂尖大學支援。
救亡圖存的配套,擋不住少子女化的洪流,高鳳、永達師生的處境,是大時代的縮影。根據教育部預估,18歲入學人口,將在10年內從現在的27萬人,跌至18萬人,高教學費收入將減少新台幣300億元,換算下來,台灣大專恐必須倒20至40所。
教育部長吳思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台灣大專的「合理數量」應為100所。在今年11月時,有35校因註冊率偏低,被列入預警階段的列管名單,其中10校財務吃緊、傳出減薪欠薪,則被列入「專案輔導」。
教育部從未公布列管或「專案輔導」的確切校名,但在媒體多次點名下,名單已呼之欲出。
舉例而言,104年12月公布的新生註冊率,有67所校系低於3成,和春技術學院就包辦了14系(包括各學制)。有4校系註冊率只顯示代表掛蛋的「-」,包括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微電子工程系二技、中州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四技、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數位遊戲與動畫設計科二專、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休閒觀光科二專。
面對難以抵擋的退場趨勢,吳思華在104年1月向立法院報告時,彙整出4大策略,包括「高階人才躍升」、「退場學校輔導」、「學校典範重塑」及「大學合作合併」。整體來說,是希望大專化被動為主動,透過創新殺出一條新路。
教育部鼓勵學校試辦創新轉型計畫,第一梯次各校共提出173案,審核後通過41案,第二梯次各校送了141案,目前正由學者專家審核中。
「看到別人在動,學校就會知道該爭了。」教育部高教創新轉型辦公室執行秘書黃雯玲表示,不只是經營不佳、恐將退場的學校,許多頂尖大學也爭著提案,因為他們也面對更為激烈的國際化競爭,如果不創新,就只能等著被淘汰。
各校創新執行策略各有千秋,黃雯玲指出,最多學校看準了「高齡化社會」市場,將學校的目標客群,從十幾二十歲的小夥子,延伸到退休年齡層的終身學習。
例如中華醫事科大,著手改建閒置教室,推出「幸福元氣村」,提供產後坐月子、健康檢查等服務,類似策略還包括弘光科大、玄奘、龍華科大等校。
除此之外,許多學校看準的是地緣關係,結合在地產業發展特色,黃雯玲舉例,蘭陽技術學院便打算以宜蘭的木業文化為底,發展裝潢、室內設計等領域。
「台灣的大學過去被綁久了,要創新,還需要一些時間醞釀」,黃雯玲說,很多學校還在觀望,但少子化是事實,看到別人都在動,自己不動也不行了,畢竟學校辦得越好、越有特色,招生也會更容易。
少子化和大學退場是「現在進行式」,國內三大總統競選陣營提出的政見,大都延續現行教育部的規劃,彼此差異不大。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日前出席「2016總統大學青年對談」時表示,大學退場不只是哪一所學校,而是很多系所招收人數與社會需求有落查,如果再持續招收,會害了孩子且造成扭曲,應該每個系所都檢討。
朱立倫的政見,延續教育部目前推動的「系科盤點」,並自103年度開始,逐年公布校系註冊率,要求學校自行調整規模。
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自行舉辦的記者會上提出,要設立專法、成立專案辦公室與基金,平順處理大學退場相關問題。初步估計基金規模約需新台幣50億元到100億元。
教育部自104年開始,便逐步制訂專法,促進高等教育創新與校園資源活化,並成立高教創新轉型計畫辦公室。
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陣營,則提及退場學校校地、財產處理,認為政府不一定要全面接手,可一半校地做土地重劃,一半做社會服務機構,鼓勵企業認養活化使用,或轉型為職業訓練、長照等社會機構。
對照教育部現行政策,主要依據「私校法」處分土地,規範所得需用於改辦教育文化、社會福利事業,或是恢復辦學用途。1050103
※你可能還想看:
大學退場轉型欠誘因 歹戲拖棚師生遭殃
退場沒那麼簡單 大學不在社區何存
大專院校退場轉型 高鳳永達謹慎以對
大學退場專題請看這裡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