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實務型博士 擬以報告代替論文

2015/4/23 10:12(4/23 10: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3日電)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中,研擬開放大專成立「實務型博士班」,可用專業實務報告,取代博士論文。

教育部在民國101年時,就曾研擬將博士分成「研究型」和「實務型」兩種學位,其中實務型博士可以不用寫論文,引起輿論批評。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還出面否認,強調既使研究領域偏向實務,也可將技術等寫成論文。

不過,隨著時空環境變遷,少子化使得台灣大專面臨嚴峻的經營危機,教育部推出「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透過法規鬆綁,賦予學校辦學彈性。其中草案第6條,便開放學校招收實務型博士,可以專業實務報告取代博士論文;實務型碩士,則可以修讀學分取代碩士論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馬湘萍表示,以往博士班培育出來的人才,幾乎都在學術界服務,如今國內大專教師職缺越來越少,必須引導博士級人才到產業界服務。

馬湘萍表示,未來目標是產業界的博士,培育重點便不是學術產出,而是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以「專業實務報告」取代論文,更能符合需求。

不過馬湘萍強調,學校如果要推動「實務型博士」,必須先申請試辦創新轉型計畫,考量與產業合作的方式,設計專業實務的認定基準,並經過系所、院、校等層級的會議嚴謹訂定後才能實施。

至於沒寫論文的實務型博士,未來是否能在大專校院任教?馬湘萍表示,博士學位基本上是「等值」的,要不要聘用是學校的權責。但站在人才培育立場,希望實務型博士未來就是往業界走,而不是又回到大學任職。1040423

※你可能還想看:
博士人才 吳思華:減量多元發展
就業問題難解 博士供需恐失衡
博士生實務訓練差 鐵飯碗飛了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