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高球3姝在美為校爭光 進軍NCAA邁向新人生

2022/5/1 18:02(5/2 12: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30日專電)俄勒岡大學女子高爾夫校隊有3位互稱姐妹的台灣球員,4月她們替球隊創下歷史新頁,拿下美西大學重要聯盟賽的團體和個人雙料冠軍,下一步將挑戰NCAA區域賽和全美賽。

喜獲今年太平洋12校聯盟錦標賽(PAC12)個人冠軍的是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二年級、來自台灣的高球好手盧昕妤(Hsin-Yu Cynthia Lu),她創下俄大在這項賽事中第2位取得個人冠軍的歷史佳績。

太平洋12校聯盟錦標賽自1987年創立,今年4月18日到20日比賽3天。包括史丹佛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及南加州大學等12所大學女子高爾夫球隊各派5位選手,每天取其中4位最好的個人成績,加總成當天的團體成績,以3天最低桿數為團體第一名和個人冠軍。

盧昕妤今天在德州達拉斯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專訪,她剛打完一場美國公開賽的資格賽。留著俐落短髮的她言談間時而露出靦腆笑容。回想10天前為俄勒岡大學和她自己贏下的冠軍賽,她說心情「百感交集又特別,當下覺得很不真實」。

那是12年一度才能在俄勒岡大學主場進行的比賽,球隊萬般期待,卻因天候不佳、大雨來襲,第二天差點停賽。幸好賽程如期進行,成績後來居上,她們的球隊從原本落後8桿,最後超越全美最強的史丹佛大學女子高球隊。

20歲的盧昕妤告訴記者:「高爾夫球運動的魅力在於不到最後一刻不知道結果,只有全力以赴拼到終點。」

除了盧昕妤,俄勒岡大學女子高爾夫校隊還有兩位來自台灣的運動員林子涵(Tze-Han Heather Lin)和陳靜慈(Ching-Tzu Chen),她們合力締造校史上首次贏得太平洋12校聯盟錦標賽團體冠軍,校隊今年參加多場比賽,已拿到4個團體冠軍。

俄勒岡大學的吉祥物是鴨子,代表色為綠色,比賽時,她們臉上彩繪象徵學校的字母O。當贏得冠軍、締造校史新頁的那一刻,全隊著上冠軍衣帽、士氣高昂,由隊長林子涵抱著獎杯合影。

5月9日她們將進軍下一輪全美大學體育聯盟(NCAA)錦標賽的區域性預賽,一步步朝全美賽挺進。

總教練萊德利(Derek Radley)29日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讚許球隊的「台灣三姝」令人尊敬、帶來正面的力量。他還開玩笑說,如果可能,他希望「球隊裡有10位台灣來的球員」。

「台灣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在年紀很小時就下苦工練球、奠下良好基礎」,萊德利認為,到美國的大學打球學習的是如何「平衡生活與保持快樂」。

走運動員學生的路線,意味著主修生物的林子涵、計劃念商學的盧昕妤必須在課業、訓練與比賽之間微妙平衡,她們說,「很辛苦但很充實」、「開拓眼界與人脈」。

在各種賽事中,她們共同感受到「來自台灣、代表台灣」的身分有一種特別的意義,尤其許多人會藉著國際時事話題,表達對台灣的關心,這讓在海外打拼的她們倍覺欣慰,在努力的過程又因為來自家鄉台灣人的支持力量而感動。

盧昕妤出生、成長於台北。一開始是從事業務工作的父親和客戶打球,盧昕妤跟著去玩,玩著玩著「愛不釋手、不肯把球桿還給爸爸」。8歲時,她正式拜師學高爾夫,學不到兩個月就下場比賽,她說第一次打了164桿,台灣各大球場都有她打球與高球前輩提攜她的足跡。

從台北市和平高中畢業後,盧昕妤被俄勒岡大學女子高爾夫校隊網羅,沒想到與「小時候」一起打球、出國比賽的林子涵重遇,盧昕妤直呼是難能可貴的緣分,「大學球隊的良性競爭與刺激,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22歲的林子涵是隊上唯一的大四生、擔任隊長,28日她接受中央社視訊專訪時穿著白色上衣,在螢幕那端精神奕奕、非常亮眼。她以「姐妹」形容3人在球場內外互相支持的交情,想家的時候會在週末一起煮台式大餐。

新竹長大的林子涵來自運動家庭,外公打過裕隆籃球隊、媽媽是跆拳道好手、爸爸是網球健將,正在念高中的妹妹也朝網球運動發展。

林子涵10歲由父親領門揮桿,她心儀高爾夫球后曾雅妮。她感恩裙擺搖搖基金會的資助培育,從14歲到18歲每年暑假到美國比賽、每年寒假到澳洲訓練及參賽。新竹香山高中畢業時,她獲全額獎學金進入俄勒岡大學,今年大學畢業她將轉為職業球員。

她說,高爾夫是個人運動、非常競爭,但她悟出的進步之道是與隊友相輔相成、互相切磋。她坦承為別人的成績感到開心,一開始知易行難,然而卸下心防後,「你怎麼對人,隊友也如此對你,當你成功時,別人也會願意幫助你」。

面對比賽可能遇到的高低起伏,盧昕妤告訴記者,她謹記在心高爾夫球前輩潘政琮分享的「秉持初衷」,她說,「放開自我、接觸與深掘高球的多元面向」,相信高爾夫運動可以「陪著走很久很久」的人生路。(編輯:郭中翰/韋樞)11105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