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林益世案法律見解歧異 最高法院大法庭3/2宣判

2023/2/17 14:2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謝幸恩台北17日電)前立委林益世被控收受6300萬元,更一審判刑4年10月,案經承審庭將法律問題提案大法庭審理,最高法院原本訂22日宣示裁定,今天改期延至3月2日宣判。

大法庭將針對2大法律問題來統一法律見解。一是民代受託於議場外,對行政機關或公營事業承辦人員關說、請託或施壓,是否屬民代職務上行為,得否援引一般公務員所謂實質影響力說來作為認定標準。

其次,民代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禁止假借職權圖利規定,是否該當貪污治罪條例的非主管或監督事務圖利罪,其中所稱違背法令的構成要件。

針對法律爭點1,大法庭去年12月召開言詞辯論庭,除檢辯雙方外,也另委請4名學者提供法律意見,僅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林志潔認為應採實質影響力。至於法律爭點2,多數學者與林益世的辯護律師認為,不應當是圖利罪中違背法令的一環;而檢方認為,民代違反利衝法是濫用職位,該當圖利罪。

全案起於林益世被控立委任內協助地勇公司爭取中鋼與其子公司的廢爐渣契約,收受地勇負責人陳啟祥新台幣、美元,總額約新台幣6300萬元;又在行政院秘書長任內向陳啟祥索賄8300萬元未遂,另有1580萬元財產來源不明。

案經法院審理,林益世因財產來源不明罪,判刑2年定讞;被控索賄8300萬元、洗錢部分均無罪確定。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林益世被控收受地勇公司賄款6300萬元部分,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認為,林益世非違背立委職務行為,而是犯公務員假借職務權力機會恐嚇得利罪,判刑4年10月。檢察官不服提上訴,案件由最高法院審理中。

歷審對於林益世協助處理民營企業合約,是否構成職務上行為的見解不同,因此最高法院承審庭認有統一法律見解必要,去年6月間提案大法庭審理。(編輯:孫承武)1120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