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疫情嚴峻 劍青檢改籲猝死案回歸行政相驗優先

2021/6/9 20: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蕭博文台北9日電)檢察官改革團體劍青檢改今天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有效指揮各地衛生局,針對猝死案件回歸行政相驗優先原則並落實篩檢,才能截堵疫情擴散。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根據台北地檢署統計,5月19日迄今,共有7件疑似武漢肺炎的司法相驗案,其中3件死後經核酸檢測PCR確診染疫。

士林地檢署統計則顯示,自5月15日以來,共有6件經檢核後非屬確診,也不符疑似個案定義的司法相驗案件,檢察官認有疑慮而請法醫師採驗,結果其中5件為死後確診染疫,包括北投區一家三口、壹電視攝影與一具水流屍。

劍青檢改聲明表示,目前大量疑似罹患武漢肺炎病死案件,未經衛生局指派醫療機構採取正規行政相驗程序,未先釐清病死及查明確診與否,即推由警察向地檢署報請司法相驗,導致巨大防疫破口。

劍青檢改指出,法醫採檢結果出爐時間需時2到3天,等待期間造成家屬及接觸者均未予匡列隔離的空窗期,甚至未予全面篩檢遺體便直接發還,可能隱藏許多確診黑數,並導致家屬和接觸者在不知情下繼續傳播,此等防疫破口應即時防堵,並非為檢察官自身安危發出呼籲。

聲明提到,司法相驗是指檢察官針對「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案件進行相驗,猝死案件並非當然由檢察官司法相驗,近日北投一家三口死亡案、內湖電視台記者猝死案,均可歸類為猝死,但事實上都是病死甚至確診武漢肺炎,此類案件已愈來愈多。

聲明指出,北檢累計7件「疑似」罹患武漢肺炎的司法相驗案件中,竟有3件確診個案,數量比例之高,令人驚愕,此類案件本應由衛生局派員到場進行正規行政相驗程序,並查明確診與否,才能截堵疫情擴散。

劍青檢改呼籲,疫情擴散期間,呈現猝死外觀的病死或自然死亡案件,均高度可能因罹患武漢肺炎死亡,均應依醫療法施行細則規定,由所在地衛生所或所在地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指定的醫療機構檢驗屍體。

劍青檢改表示,基於防疫要求,更應對屍體進行PCR採檢,以排除傳染風險,如經醫師認定病死或自然死,則由醫師開立死亡證明書,此即行政相驗優先原則;若醫師認為屬於「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則由檢察官進行司法相驗。(編輯:李亨山)11006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