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葉毓蘭:6受刑人自殺非最原始選擇

2015/2/12 14:4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2日電)前中央警察大學教授葉毓蘭今天說,6名受刑人最後選擇自殺非最原始選擇,他們最早希望逃脫,逃不出去才挾持人質表達訴求。

高雄監獄11日下午6名受刑人乘機挾持管理員,並奪取槍彈,要求提供車輛離開,最後由典獄長陳世志自願交換為人質,6人以舉槍自殺身亡收場。

葉毓蘭受訪表示,6名受刑人從受刑人角度提出問題、訴求,有他們的道理,值得進一步思考。6名受刑人是重刑犯,雖提到保外就醫、假釋,也提到受刑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從這些角度說,說得都正確。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受訪說,6名受刑人以魯莽方式尋求越獄,未能成功,只好挾持人質、發表聲明訴諸媒體,最後才選擇自殺。這可能與長期被關、不滿刑度及司法案件決定有相對剝奪感,讓他們認為獄中生活無望、缺乏意義,生不如死,才決定自殺。

他說,不應視6名受刑人為烈士,發表聲明是越獄不成後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不應過度解讀、認為陳義甚高,但這次事件應做為獄政改革契機,政府應正視矯正預算不足、戒護人力缺乏及監所過度超收問題。

葉毓蘭表示,從這次事件看出監獄超收問題嚴重,囚情不穩,且因民眾觀感,假釋愈拖愈晚,在很不理想環境中待這麼長時間,增加管理風險,戒護人力、設備不足與預算困窘都是問題,政府應設法解決。10402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