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爆發30多年最大暴動 抗議選制改革

2024/5/14 22:30(5/16 20:5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新喀里多尼亞發生暴動,14日街頭可見燒毀的車輛,一名男子舉著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的旗幟。(法新社)
新喀里多尼亞發生暴動,14日街頭可見燒毀的車輛,一名男子舉著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的旗幟。(法新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新喀里多尼亞首府努美阿14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屬太平洋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昨天經歷一夜激烈暴動,因為法國國會可能通過引發爭議的投票制度變革,激起當地獨派勢力憤怒。法國總理今天呼籲情勢恢復冷靜。

法新社報導,這場暴動是新喀里多尼亞

新喀里多尼亞小百科

  • 首都:努美阿(Noumea)
  • 位置:西南太平洋,位於澳洲昆士蘭省東方約1200公里。
  • 人口:27.9萬(2017)
  • 人口組成:原住民卡納克人(42%)、歐洲人(30%)、玻里尼西亞人(11%)、其他。
  • 與法國關係:1853年: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國在當地開採鎳礦,卻不准卡納克人參與,並限制他們只能在保留區內活動,種下日後衝突禍因。
  • 1980年代:支持獨立的卡納克人與白人爆發多次衝突,奪走70多條人命。
  • 1998年:法國與統獨兩派簽署協議,同意以20年時間「去殖民化」,包含逐漸釋出警察、教育等權限給新喀里多尼亞,並承諾最晚2018年11月前舉辦獨立自決公投。
  • 若這次公投失敗,新喀里多尼亞島可在2022年之前,再舉辦兩次獨立公投。

資料來源:外交部維基百科

看更多
關閉
(New Caledonia)1980年代發生致命動亂後至今最嚴重的暴力情勢,有數輛安全部隊的車輛遭到開槍及縱火焚燒,商店遭到洗劫,有80多人被逮捕。
影片來源:FRANCE 24 English

位於澳洲和斐濟之間的新喀里多尼亞原是法國殖民地,但法國在1998年簽署努美阿協議(Noumea Accord)後,讓當地近30萬人口逐漸享有更多政治權力,使得新喀里多尼亞在法國海外領地當中已經擁有特殊地位。

新喀里多尼亞也已依照努美阿協議舉行過3次獨立公投,結果都是要留在法國。但獨派依舊保有支持勢力,尤其在當地原住民卡納克族(Kanak)人口間。

在2021年舉行的最近一次獨立公投,獨派卡納克人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為由抵制投票,他們的代表也拒絕接受那次公投結果。

在努美阿協議下,新喀里多尼亞的選舉人名單也從1998年以來未曾更新。換句話說,過去25年間從法國本土或其他地方移居當地的人口,都沒有參與地方選舉的權利。

法國政府先前已將新喀里多尼亞每5人就有1人無投票權的情況稱為「荒謬」,法國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也正在辯論一項憲法改革,要擴大當地地方選舉選民資格。但獨派人士擔心,這麼做將有利於親法國的政治人物,造成卡納克族的分量減輕。

抗議人士昨天聚集示威,並演變為夜間暴動。法國派駐新喀里多尼亞的共和國高級專員勒佛蘭克(Louis Le Franc)今天對媒體記者表示:「有人持大口徑武器和獵槍朝憲兵隊開火。截至目前無人死亡。」

當局已宣布新喀里多尼亞今天實施宵禁,並禁止在公共場所聚集。當地主要機場已經關閉,法國政府也從本土派遣增援維安人力。

法國總理艾塔爾(Gabriel Attal)今天在前往法國東部的訪查行程中告訴媒體記者:「暴力從來都不是解決之道。」他並表示,法國政府的「優先要務…是恢復秩序、冷靜與安寧」。(譯者:張正芊/核稿:楊昭彥)1130514

法國憲兵14日駐守新喀里多尼亞街頭防止動亂。(法新社)
法國憲兵14日駐守新喀里多尼亞街頭防止動亂。(法新社)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