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若中國如俄國遭制裁 日經:全球經損高於疫情衝擊

2022/8/22 20:5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上海22日綜合外電報導)「日經亞洲」引述中國官方報告稱,若台海發生危機,西方比照烏克蘭戰爭反制俄羅斯般也對中國制裁,中國將有糧食危機高風險,而全球經濟也恐將付出比COVID-19疫情更大代價。

報告說:「如果美國與盟友採取行動實施制裁,我國將回到與世界隔絕的計畫經濟。」

「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天報導,中國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針對若美國、歐洲和日本就台灣緊急事態而對中國實施像對俄羅斯那樣的經濟制裁,可能對中國造成何種衝擊提出研析報告,於4月間引發中國國務院震驚。

報導稱,這份報告點出一項國家弱點,令國務院成員們引以為憂,即中國「有面臨糧食危機的高風險」。

如果中國進出口因為西方制裁而中斷,中國的海外收益將會消失,必需品將會停止進口。

報導進一步指出,停止大豆和其他必需品進口將影響中國的阿基里斯之踵(Achilles' heel,意指致命的死穴或弱點)。中國雖然是農業強國,但是大豆自給率不到20%,進口大豆有30%仰賴美國供應。

大豆不只用於生產烹煮中國菜不可或缺的食用油,也用於供應養豬場飼料。豬肉在中國肉類消費占比達6成,如果暫停大豆供應,14億中國人會立刻因糧食問題而蒙受困擾。

報導說,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中國共產黨鐵腕統治嚴密控制。但是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講求實際,而且比普遍認知更脆弱。

北京一位不願具名的54歲貿易公司職員提起1989年的情況說:「我變得對豬肉價格上漲敏感,因為那也會影響牛肉和雞肉。」

當年6月,爭取民主的學生在北京天安門進行抗議,遭到中國軍事鎮壓。抗議人士高呼民主口號的同時,通貨膨脹隨之加速。

消費者物價指數以20%到30%的年增率挺升。據指出,豬肉和其他商品價格飆漲增加社會動盪,成為造成示威的間接原因。

如今由於產地豬肉價格一個月內飆漲逾40%,來到3月時的兩倍,擬訂中國經濟政策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7月4日召集國內養豬企業幹部在北京密會,指示養豬企業不得惜售,並且開始考慮釋出管轄範圍內的冷凍豬肉,以穩定巿場。

從國內政策到外交,由於黨控制一切,如果有緊急狀況發生將會招致強烈反彈。是否要倉促統一台灣以收割政治成果,中國仍舉棋不定。

與此同時,美國內部對中國政策也未必堅定一致。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和參院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6月中旬聯名提出於台灣緊急事態下對中國進行制裁的法案。

梅南德茲在聲明中指出,此一「具指標意義立法」向北京傳達「明確訊息:不要對台灣犯下(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犯下的那種錯誤」。

這項法案內容包括實施有關措施,將中國排除在國際支付網絡之外,但是要完成立法並不容易,因為美國將因為制裁中國而蒙受巨大損失。

日經亞洲運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加值型貿易(TiVA)資料庫,針對一旦中國和主要國家貿易陷入停頓,將會造成多大經濟損失進行估計後發現,全球經濟共將蒸發2兆6100億美元,這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

依據運用2018年最新數據所作的這項分析,如果中國無法對日本、美國和歐洲出口,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價值1兆6000億美元下行壓力,意味中國的名目GDP有7.6%將因而消失。

日經亞洲指出,全球貿易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而萎縮8%,這相當於全球GDP的2%。若台灣發生緊急事態,恐將導致更嚴重全球蕭條。(譯者:何宏儒/核稿:林治平)11108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