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世衛疫情溯源專家籲詳查武漢疾病防控中心實驗室

2021/8/13 13:4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哥本哈根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丹麥籍專家班恩巴瑞(Peter Ben Embarek)今年初率領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專家小組赴中國調查COVID-19疫情起源,他呼籲進一步檢查武漢華南市場附近的一間實驗室。

食安專家班恩巴瑞在丹麥國營電視台播出的紀錄片訪談中,以及答覆「華爾街日報」詢問時均表示,溯源人員應更深入探究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的一所實驗室。

這部名為「病毒之謎」(The Virus Mystery,暫譯)的紀錄片於今晚在TV2頻道播出。

班恩巴瑞在訪談裡說:「有意思的是,那間實驗室在2019年12月2日搬走,恰好是一切事情開始發生的時間點。我們都知道,遷移實驗室時,所有東西都會被打亂…整個流程總會干擾到實驗室日常例行工作。」

「華盛頓郵報」指出,班恩巴瑞在紀錄片中披露,中方研究人員反對在溯源報告裡將疫情起源與武漢一所實驗室連結。

他在訪談中說:「最初他們不希望(報告裡)有任何關於實驗室的東西,他們覺得既然不可能,就不須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但我們還是堅持納入,因為這是整個疫情溯源議題的一部分。」

世衛與中國的聯合調查小組在今年初發布的初步報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極不可能」逸自武漢病毒研究所或當地其他設施,不建議在這方面進一步調查。

班恩巴瑞告訴丹麥記者,專家們針對是否該納入實驗室外逸論,一直討論到做出結論前的48小時,最後中方研究員同意將實驗室外逸論放進報告,但前提是國際專家「不建議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個假設而做任何具體研究」。

在紀錄片裡,班恩巴瑞被問到報告內關於實驗室外逸論「極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的用字是否應中方要求,他說,「沒錯,這是我們最後選擇要歸入的類別」;但他也指出,這樣的用字也意味著不是「全然不可能」,只是「不大可能」。

他說,有一種可能是,某名實驗室人員在野外採集樣本後不慎把病毒帶到武漢,這既可被認為是實驗室外逸論,也可視為蝙蝠直接傳染給人類,而蝙蝠直接傳人的假設在報告中被歸為「有可能」。

但華郵詢問回應時,班恩巴瑞卻表示這段訪談被英語媒體誤譯,不願再評論,還要華郵去問世衛組織。

世衛組織發言人賈撒列維克(Tarik Jasarevic)也說,班恩巴瑞的訪問遭誤譯,且相關訪談已是「好幾個月前的事」。(譯者:陳亦偉/核稿:曾依璇)11008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