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戴琪認同關稅是反制中國工具 倡貿易以勞工為本

2021/2/26 11:48(3/17 10: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2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被提名人戴琪今天在聽證會上,贊同關稅是反制中國由國家驅動經濟模式的「正當工具」,矢言要北京遵守先前的承諾;她同時許諾,美國貿易將採嶄新方式。

戴琪(Katherine Tai)今天出席聯邦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提名聽證會。她呼籲修訂全球貿易規則,消除她所謂遭中國利用的「灰色地帶」,並終結「向下競爭」(race to the bottom),她說,這種競爭方式已傷害到勞工及環境。

戴琪表示:「我們的貿易政策長期以來都奠基在一種假想之上,即彼此貿易往來愈多、愈開放,就愈能促進和平與繁榮。」但她說,過去的貿易自由化往往導致繁榮衰退、勞工及環境標準也降低。

路透社報導,戴琪的證言又一次凸顯華府對海外貿易的態度可能再也不會如以往一樣;過去數十年,美國以市場為基礎的「自由貿易」自由化嘉惠了跨國大企業,但在前總統川普的保護主義下被推翻。

戴琪並未否定川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但她說,她會修訂這些政策,變成「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模式,透過投資和貿易執法來捍衛美國人民的生計。

戴琪說,中國是「極其強大的競爭者,國家在推行經濟上,幾乎就像指揮之於樂團」,美國需要以更多策略性投資、供應鏈彈性、貿易執法來因應,反制北京的策略和野心。

在鋼鋁關稅議題上,戴琪表示,關稅是「貿易手段選項中的正當工具」,但還需要「大量政策工具」來處理全球鋼鋁產能過剩的核心問題,而這問題主要集中在中國。

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的幕僚長葛里爾(Jamieson Greer)認為,戴琪在關稅上的觀點相當於延續川普政府的立場。

葛里爾說:「從今天的證言看來,顯然拜登政府並不認為關稅是道德議題。這種工具用起來要小心,但是可以用。」

此外,戴琪不願直接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她表示,自前總統歐巴馬政府於2015年同意加入協定以來,世界情勢已大幅改變。美國國會不曾批准這項協定,川普於2017年決定退出。

但戴琪說,美國會在貿易上與其他亞洲國家合作,並共同改善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效率。

戴琪的父母皆出生於中國,在台灣長大,之後移民到美國,而戴琪擁有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學位。(譯者:曾依璇/核稿:盧映孜)11002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