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報告:印度供應鏈障礙 物流成本過高需改革

2020/12/21 14:0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21日專電)印度正積極爭取製造供應鏈由中國遷移到本地,但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印度物流成本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比美國和歐洲都高,必須把物流成本壓到GDP的7%。

印度工業總會(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CII)與顧問公司亞瑟李特公司(Arthur D. Little India)合作進行的「重塑印度供應鏈:2030年大膽願景」報告最近發表,對印度希望融入全球供應鏈的問題與前景進行調查與分析。

報告說,印度的物流與供應鏈是全球最大的供應鏈之一,總值達到2150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達10.5%,儘管對經濟貢獻非常重要,仍面臨成長障礙。

這份報告指出,這些障礙包括不平衡的物流模式組合、高昂的間接成本、分散的基礎設施和網絡,以及有限的技術採用,一直阻礙印度物流與供應鏈領域成長。

亞瑟李特公司執行合夥人兼印度與南亞負責人麥特拉(Barnik Chitran Maitra)表示,印度在物流與供應鏈還有1800億美元的競爭力差距,必須要把目前的物流成本從占GDP的14%降到7%。

印度物流成本過高,運輸經常面臨沿路基礎設施匱乏、沒有科技管理讓司機可因故停留而導致時程延遲,及官員索賄,和各省對各類貨品有不同的法規和非商品與服務稅(GST)的其他課稅等諸多問題,讓外資企業在印度跨省配送商品時特別難以適應,這也是許多台商在多次到印度調查後的裹足不前原因。

這份報告說,經過調查,印度的物流成本高達GDP的14%,美國和歐洲的物流成本分別為GDP的8%和10%,印度物流成本過高必須立即關注。

報告認為,印度物流與供應鏈產業如果不改革,將面臨脆弱性,建議推動創建優化和數位化物流生態系統、分層的分銷系統,及綠色、彈性和靈活的供應鏈發展。重新建構供應鏈將有助實現印度總理莫迪「印度自力更生」(Atmanirbhar Bharat)特別經濟計畫,大量挹注「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和印度新興企業,以適應全球供應鏈。

但這份報告指出,印度供應鏈正跟隨全球化改革,採用工業4.0的技術,包括靈活網路、破壞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風險緩解與管理等,並可從成熟經濟體採用人工智慧、區塊鏈與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增強供應鏈的運作與彈性等經驗獲益。

報告說,為使印度的供應鏈具競爭力、效率和彈性,2030年願景的目標是把物流成本削減到GDP的7%或8%,優化物流模式組合,把90%的供應鏈營運數位化,開發全方位管道,走向綠色供應鏈且增強技能發展。(編輯:黃自強)10912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