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來自衣服與塑袋 城市居民恐吸飽吸滿微小塑料

2019/12/28 15:5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衛報」報導,有研究發現,城市居民會吸收空氣中傾洩而下的微塑料汙染物,目前記錄到微塑料沉積最嚴重的城市為英國倫敦。

吸入或吃進細小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衝擊仍不明,專家呼籲有必要即刻研究以評估相關風險。

這份研究目前只評估4個城市,但4個地方的空氣全都有微塑料的蹤影。科學家相信,由於衣服與包裝袋等微塑料的源頭四處可見,世界每個城市的空氣應都有被微塑料汙染。

這份刊登於「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的研究指出,每年約新增3.35億公噸原始塑料,大多流入自然環境。

研究人員在倫敦市中心一棟9層樓的建物屋頂蒐集飄落的微塑料,在全部8個樣本裡都有發現,沉積率從每天每平方公尺575片到1008片不等,且從中確認出15種不同的塑料。

大部分的微塑料是壓克力纖維,極可能來自人們的衣服。只有8%是塑膠微粒,當中大部分為聚苯乙烯、聚乙烯,這兩者皆為常用的食品包裝材料。

倫敦的微塑料沉積率是中國東莞的20倍、法國巴黎的7倍、將近德國漢堡的3倍。研究員目前仍不知道各地沉積率差異的原因,不同的實驗方式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倫敦空氣裡的微塑料含量震驚了科學家。帶領這項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專家萊特(Stephanie Wright)說:「我們發現高含量的微塑料,遠高於先前披露的數據。但世界所有城市應該都會有類似狀況」。

在倫敦市中心採集到的塑膠微粒介於0.02毫米至0.5毫米之間,這些微粒大到在吸入時會停留在呼吸道,並順著唾液被吞入。更小的粒子會被吸入肺部和血液,對健康造成最大的潛在危害。

報導指出,交通和工業排放的汙染物對人體的嚴重危害眾所皆知,2019年初一份綜合性的全球評估指出,空汙可能會損害人體每一個器官,甚至每一個細胞。

但目前仍然不知道從空氣吸進、從飲食吃進塑膠微粒對人體的潛在衝擊程度;根據其他研究,人們平均每年吃下至少5萬個塑膠微粒。

德國「艾佛瑞德維根納極地海洋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專家柏格曼(Melanie Bergmann)表示,對微塑料汙染潛藏的健康危害進行更多研究非常重要,「我們目前並不知道,吸入人體的微塑料,有多少會滲入肺部深處」。

萊特說,要想減少微塑料,就要改變使用塑膠及處理塑膠的方式,「你沒有辦法清光它們,所以該是從源頭來遏止了」。(譯者:陳亦偉/核稿:曾依璇)10812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