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穆胡 攜台學者研究黑洞
2018/10/2 20:08(10/3 19:59 更新)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日電)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法國學者穆胡和台灣頗有淵源,去年和台大教授陳丕燊提出新穎構想,希望在實驗室打造「類比黑洞」。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日揭曉,由美國學者亞希金(Arthur Ashkin)、法國學者穆胡(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學者史垂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得殊榮,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台大物理系教授陳丕燊去年與穆胡共同提出一個新穎的實驗構想,利用日新月異的超強雷射及奈米技術打造「類比黑洞」,來模擬黑洞蒸發的晚期。
陳丕燊受訪時正在同步收看諾貝爾物理獎的直播,提到1日剛和穆胡通電話,商量合作的事宜,沒想到隔天就看到穆胡獲獎的消息,非常地興奮。
在陳丕燊的眼中,穆胡是典型的傑出科學家,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熱情,常常在思考如何應用研究,身為雷射專家的穆胡,這幾年就提倡將高功率雷射應用到太空中,用來清除太空垃圾,以免越來越多人工衛星在太空中飄盪,一旦發生撞擊就可能造成致命性傷害。
陳丕燊表示,穆胡的研究使雷射功率大量提高,可說是跨時代的突破,應用範圍也很廣,包括眼睛手術、癌症治療等,也能應用在純科學上,因此研究宇宙學的他,找上雷射專家穆胡,就是希望用最新科技去研究最尖端物理,兩人去年提出構想,盼在實驗室打造「類比黑洞」,用來驗證黑洞蒸發是否真的會導致信息遺失。
為了這個實驗,陳丕燊和穆胡也組織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包括法國綜合理工大學日本關西光子研究所等。陳丕燊表示,研究團隊打算先在中央大學進行初步驗證,明年或後年將移往法國繼續實驗。(編輯:張芷瑄)107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