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垃圾回收再利用 新加坡須加把勁

2018/9/2 19:53(9/2 20: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新加坡2日專電)新加坡環保意識逐漸抬頭,鼓勵消費者自備購物袋減少塑料垃圾。不過調查顯示,仍有7成民眾不瞭解那些垃圾適合循環再利用,甚至認為分類與清洗很麻煩。

新加坡去年產生的垃圾種類中,塑膠材質居首位,達76萬3400噸,回收再利用比率只有6%。新加坡人每年使用至少17億6000萬個塑料產品,近半數是超市膠袋,約15%的民眾會自備購物袋。

新加坡現階段未考慮塑膠袋收費,而是與企業或民間機構合作鼓勵民眾減少使用,改用環保袋或自備食物容器。

速食連鎖店肯德基響應無吸管計畫,新加坡84家分店6月20日起不提供消費者塑膠杯蓋與吸管,引起迴響,大學校園餐廳也跟進不提供塑膠吸管。

塑料垃圾再循環仍是挑戰,新加坡環境理事會8月底公布調查,7成新加坡人不清楚那些塑料垃圾適合循環再利用,超過4成受訪者認為分類太麻煩直接棄置垃圾筒。

不過調查顯示,仍有超過3成新加坡人選擇再利用廢棄物並重新賦予價值,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志工投入環保,希望垃圾分類思維融入所有人的日常生活。

慈濟新加坡志工張榮富向中央社記者指出,慈濟在新加坡有近40個社區環保聚點,志工與居民固定每月第2個週日進行資源回收,對廢紙、舊衣、塑膠、鐵鋁罐等資源回收分類。

他指出,慈濟志工們與新加坡居民分享環保生活經驗與心得,盼民眾力行低碳生活,資源有效回收再利用。(編輯:廖漢原)10709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