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演出六年破2百場

2017/1/4 10:0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4日電)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近6年時間,5日將突破第200場演出,昨晚舉辦感恩茶會,演員金士傑、卜學亮也因這齣戲,兩人上台前不用言語、下台後可以酒交心。

2011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舞台劇首演,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說,「5年前首演,演員金士傑的寶貝(小孩)都還沒出生」,如今金士傑的一對雙胞胎兒女,昨晚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00場感恩茶會上活繃亂跳。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導演楊世彭表示,起初推薦這齣戲,認為劇中觸及死亡議題不會賣座,不過卻是很有意義的一部戲,但沒想到一路要演到200場。

劇中只有兩位演員金士傑、卜學亮,卜學亮說,「金士傑是一位智者,單調的事情都可以講得很有活力」,即便演出這麼多場,每一場仍吹毛求疵,一直找出可以再改進的部分。

金士傑在劇中詮釋漸凍症的老教授,生動的演出每每讓台下觀眾熱淚盈眶,也以這齣劇獲得上海白玉蘭獎與壹戲劇大賞「最佳男主角」。

金士傑、卜學亮在這六年當中,攜手演出200場,兩人在上台前不用言語,下台後可以酒交心,既是父子、也是師生,更是摯友。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1月5日至8日將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10601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