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高雄水資源多元開發 供應產業與民生用水

2021/8/27 11:0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孟妤高雄27日電)高市府持續開發多元水資源,除推動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並開鑿地下水井,及配合中央開發伏流水,未來每日可再增加約33萬噸水源,穩定供應高雄地區產業與民生用水。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今天指出,高雄地區無大型水庫,枯水期間常因河川流量不足面臨缺水風險。在傳統水資源開發日趨困難情形下,為有效舒緩水資源開發壓力,亟需開發新的水資源。目前高雄市推廣再生水作為新興水源,成效領先全國,藉由將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可提供產業用水使用。

水利局污水二科表示,目前已於南高雄建置2座再生水廠,108年完成鳳山再生水廠,可供應每日4.5萬噸再生水供臨海工業區使用;現正辦理臨海污水廠與再生水廠興建中,第1期年底完工可再產製每日3.3萬噸再生水供應臨海工業區,未來可配合臨海工業區周邊產業發展水源需求,再擴充至每日6萬噸再生水產量。

北高雄未來產業發展用水需求部分,已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預算辦理橋頭、楠梓再生水廠興建,將採BTO促參方式推動楠梓及橋頭再生水廠,預估投入興建成本約新台幣60多億元。其中,楠梓再生水廠全期供水每日5萬噸再生水;橋頭再生水廠全期供水每天3萬噸。

另外,因應未來用水需求和旱季枯水期需求,今年4月抗旱期間開鑿32口地下水井,配合中央新開鑿30口抗旱水井,總計可增供每日12.6萬噸水源,已於5月底前完成。

高市府並與中央合作開發伏流水,高屏溪沿岸已完成溪埔、大泉等7處伏流水工程,每日最大供水可達70萬噸,並預計推動荖濃溪伏流水工程(增供水量每日10萬噸),透過地面水、伏流水、地下水及湖庫水等各水源調度,維持高雄市用水穩定供應。(編輯:孫承武)11008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