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巧用黃藤 編織出鄒族聚會所庫巴
2018/3/31 17:55(3/31 18:12 更新)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31日電)阿里山鄒族男子集會所「庫巴」、嘉義市公共藝術「森林之歌」最近剛完成修繕,兩座建築都使用大量黃藤,讓人見識到先民的智慧。
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管處長黃妙修今天受訪表示,鄒族最神聖的祭典Mayasvi(俗稱戰祭)上月在特富野社舉行,並翻新祭典中心「庫巴」(Kuba)男子集會所;「庫巴」採用大量黃藤編織、固定梁柱,深具教育意義。
黃妙修指出,「庫巴」是鄒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也是部落男子社交、集會的場所,部落的軍事行動、狩獵活動都須在「庫巴」舉行儀式後出發。
她說,「庫巴」是鄒族人處理公共事務、解決紛爭、傳承歷史文化技藝的地方,目前僅達邦社、特富野社各有一座,建築使用黃藤、五節芒、杉木構成,充分展現鄒族人運用自然資源的智慧。
黃妙修表示,黃藤除了供「庫巴」修繕用外,由藝術家王文志設計的嘉義市公共藝術「森林之歌」,也在最近修整完成,更換且加長兩側13公尺長的黃藤廊道。
她說,由於剖黃藤的技術即將失傳,嘉義林管處透過番路鄉草山社區發展協會協助採收,再委由梅山鄉的老師傅編織,藉由耆老技術傳承,更具教育意義。
黃妙修指出,黃藤分布在台灣中低海拔森林中,具有堅韌、彈性佳等特性。對於台灣成長的40、50歲以上民眾而言,小時候被師長手持藤條教訓景象,是很難磨滅的童年記憶。
她說,鄒族人具有編織天分,早期的網袋、背籃多由黃藤、竹材編製而成,黃藤是鄒族最常利用的植物,鄒族生活中到處都有黃藤的影子,也讓人見識到先民的智慧。(編輯:陳怡璇/孫承武)10703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