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十三行虛擬實境 海底景觀栩栩如生

2016/11/5 12:34(11/5 18: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5日電)十三行博物館「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暨水下考古虛擬實境」,今天開幕並啟動全國首創水下考古虛擬實境VR。從澎湖海溝打撈的新生代第四紀德氏水牛頭,也同時亮相。

新生代第四紀德氏水牛頭,是台灣目前最完整的水下考古動物化石。十三行博物館並且架設虛擬實境的,14公尺長壯觀的海底隧道。

出席今天開幕典禮的貴賓,包括新北市長朱立倫、中研院院士臧振華、中華水下考古學會理事長黃漢勇、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林寬裕、宏達電HTC虛擬實境新科技部門副總經理鮑永哲、十三行博物館長陳春蘭。

朱立倫表示,感謝宏達電的協助,讓民眾在體驗水下考古,有全新的感受。

臧振華也與朱立倫一起戴上虛擬實境的戴具、握具,體驗水下大白鯊魚或小生物游向自己。

臧振華表示,十三行博物館領風氣之先,把當紅炸子雞的虛擬實境結合寓教於樂,有助於民眾瞭解海底文物。尤其,保護水下文物已經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重視的項目。

國內知名的地質學者魏國彥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發表的「台灣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文章指出,以往發掘、尋獲的台灣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被分為兩大動物群:左鎮動物群與澎湖動物群。

文章中指出,左鎮動物群化石,主要以台南新化丘陵的左鎮菜寮溪、鹽水溪一帶為主。澎湖動物群的化石,主要以打撈自澎湖水道為內涵。楊氏水牛(Bubalus youngi)、德氏水牛(Bubalus teilhardi)年代約為2萬年前左右。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德氏水牛(頭、角)的特徵為牛角很大,寬度由基部向外迅速變窄,向上角度較大。朱立倫與陳春蘭,仔細觀賞,逐一詢問。

博物館表示,德氏水牛及原本生活在大陸北方的動物,在寒冷氣候下,為了避寒,為了獲得更豐富的食物資源,向南遷移,台灣海峽當時是牠們的棲息地,直到近代台灣漁民再度將它們的化石,從澎湖海溝中撈起。10511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