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孤兒回鄉 瀕危白鶴台灣土地愛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4日電)滯留台灣的瀕危保育類西伯利亞白鶴疑高飛返回,因為一隻鳥,感動了老農夫,改變了土地的未來,也翻轉了老農的生命。金山小白鶴在台灣的故事,啟動一場寧靜的土地革命。
西伯利亞白鶴瀕臨滅絕,全世界估計僅約有4000隻,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保育等級列為「嚴重瀕臨滅絕」。
滯留台灣第513天的西伯利亞白鶴,今天在母親節前夕,乘著南風展翅高飛,脫離觀察視線,恐離開台灣飛越6000哩,返回西伯利亞。
從小白鶴為頭和頸呈金褐色的亞成鳥,至今雪白羽毛襯托黑色的初級飛羽,一路照顧的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表示,「我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透過脫落的羽毛鑑定,這一隻迷航台灣的白鶴為雄鳥,小鶴剛來台灣時,對於圍觀的遊客與遠遠觀察的鳥友不為所動,忙著在稻草旁覓食、在水塘裡啄福壽螺。
成長過程,小鶴春天在茭白筍田整地的老農身旁覓食,夏天,飛越荷花田,農夫跟白鶴講話、吹口哨,小鶴完全不怕人。儲備體力後,白鶴終於等到天候適當時機,振翅高飛。
白鶴與親鳥失散,猶如走失的孤兒,獨自流浪在台灣。網友今天說,「太好了,感謝老天,能讓小白鶴有識途夥伴陪伴,希望他能安全回到其棲地,和同伴共同生活。」也有網友認為,母親節前夕,小鶴跟著東方白鸛一起回家找媽媽了。
因為小白鶴,串起人間許多溫情,友善耕作的金山農田,一直上演著溫暖感動的故事。人與鶴,是金山最美的風景,但重要的是觀念的翻轉。
白鶴的奇幻之旅,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開啟農民的友善耕作意識,為保護白鶴安全無虞的食物,周邊的水田不使用農藥。
邱銘源認為,候鳥的過境,來來往往是必然,但農民對環境的省思、響應友善的耕作,是台灣保育的指標,也讓人思考棲地與物種的關係。
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團隊,為了一隻白鶴,出版繪本、契作無毒有機稻米、茭白筍提供當地小學午餐、遠征中國江西鄱陽湖與吉林莫格格保護區、日本北海道,觀察與拍攝紀錄片,甚至計畫遠征西伯利亞。
發起「金山倡議」的邱銘源,其實早在小白鶴來台灣以前,就在八煙聚落實踐土地復興運動,並且團隊親身實踐。他表示,小鶴故事讓國人省思重要的議題包括,台灣的溼地政策是什麼?私地若劃入保護區,範圍權益如何配套以保障地主權益?
小白鶴今天高飛疑似返鄉,他仍不忘呼籲民眾,繼續支持地主遭小鶴啃食,僅剩1/6的蓮花池。
在白鶴返鄉後,土地革命才方興未艾,要如何提升農地產值,避免因休耕與荒化,影響候鳥棲息環境。農閒時期,如何配合候鳥的遷徙季節,鼓勵農民以翻田、蓄水,並停用農藥、化肥與除草劑,讓農田與候鳥都休養生息,正考驗台灣。10505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