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醫界學界開發檢測平台30分鐘驗出毒物 能測陶斯松巴比妥

2023/9/1 13:31(9/2 09: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長庚、馬偕醫院、清大、台大結合分析化學與奈米科技,開發「拉曼光譜檢測平台」,僅需30分鐘就能測出50種藥物毒物,研究登上國際期刊。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2年9月1日
長庚、馬偕醫院、清大、台大結合分析化學與奈米科技,開發「拉曼光譜檢測平台」,僅需30分鐘就能測出50種藥物毒物,研究登上國際期刊。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2年9月1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日電)為助醫師辨識病患所中毒物以便治療,長庚、馬偕醫院、清大、台大結合分析化學與奈米科技,開發「拉曼光譜檢測平台」,僅需30分鐘就能測出50種藥物毒物,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今年7月發表於國際期刊「小」(Small),9月也將發表於期刊「感測器和致動器B:化學」(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長庚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這項最新技術。

清華大學醫工所教授萬德輝說明,拉曼光譜技術可透過分子的光學特性進行檢測,但過往使用小型拉曼檢測儀器檢測高度仰賴樣本品質與濃度,或需靠晶片放大訊號;研究團隊以便宜材料濾紙,利用半導體鍍膜製程製成晶片,可增強檢測訊號強度達兆倍,彷彿「可以輕易聽見分子的聲音」。

萬德輝說明,新技術僅需2到5微升的少量液體檢體,在30分鐘內即可得到檢測結果,且與醫院端的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目前已可驗超過50種小分子藥物、毒化物,未來將進一步挑戰蛋白質、抗體、抗原等大分子物質,並持續於臨床驗證、建立資料庫,盼能在3到5年內推上市場。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國內常見中毒物質包含農藥、重金屬、毒品、安眠藥、清潔用品等。但病患被送進急診時,醫師經常得面對未知毒化物,僅能透過病患自述,或仰賴實驗室約需耗時4小時以上的檢測,才能確定病患所服毒物,制定治療方針;面對部分新興毒品,則更缺檢驗方法。

顏宗海說,長庚醫院臨床最常見導致中毒的農藥是陶斯松

陶斯松小百科

一種被廣泛用於家庭和農場的殺蟲劑,用於防治蟑螂、跳蚤、白蟻,或防治牛身上的壁蝨以及作為噴霧來防治農作物害蟲。

吸入含陶斯松的空氣,可能會產生各種神經系統的影響,從頭痛、視力模糊到癲癇、昏迷甚至死亡。

資料來源: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看更多
關閉
,其中毒症狀有胸悶、肺水腫、噁心嘔吐、大小便失禁等,若嚴重可能短時間內就會造成呼吸衰竭,整體死亡率達15%;若能盡快診斷,就能盡快使用解毒劑對症下藥,救回一條命。

研究團隊指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可辨識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農藥巴拉刈、陶斯松、福美雙、大滅松、達馬松、加保利等,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號、紅色40號、黃色4號和黃色5號等。

此外,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新興毒品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喵喵、浴鹽等,甚至先前造成幼兒園疑餵藥風波的巴比妥

巴比妥小百科

巴比妥酸鹽類(Barbiturates)屬中樞神經抑制劑,臨床上用於治療失眠、鎮靜、誘導麻醉及癲癇等。巴比妥酸鹽安眠鎮靜劑是早期開發用於治療焦慮、失眠的安眠鎮靜劑,因安全性較低,易產生生理依賴性,臨床上已較少使用。

常被濫用為Secobarbital(Seconal),因其藥品膠囊外觀為紅色,故俗稱紅中;Amobarbital(Amytal)因其藥品膠囊為青色,所以俗稱為青發。

  • 分級:第三級管制藥品與第三級毒品
  • 危害性:這類藥物會抑制中樞神經,造成意識障礙,偶爾有欣快感。長期使用會產生耐受性、依賴性及出現嗜睡、步履不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和判斷力減退等症狀。服用過量會造成嗜睡、意識不清、昏迷、眼球顫動、運動失調、低血壓、呼吸抑制等嚴重症狀,甚至致死。
  • 苯巴比妥為常見的巴比妥類藥物。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看更多
關閉
等藥物,都可進行檢驗。研究團隊表示,不僅有助醫療,也可望對食安、司法科技產生重大的進展。(編輯:管中維)1120901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左起)、清華大學醫工所教授萬德輝、台大材料系特聘教授陳學禮合作開發「拉曼光譜檢測平台」,僅需30分鐘就能測出50種藥物毒物,研究登上國際期刊。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2年9月1日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左起)、清華大學醫工所教授萬德輝、台大材料系特聘教授陳學禮合作開發「拉曼光譜檢測平台」,僅需30分鐘就能測出50種藥物毒物,研究登上國際期刊。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2年9月1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